您的位置:首页

双循环发力 城市在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09月28日 17:30:2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郑新钰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新冠肺炎疫情,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三五”收官;从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到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件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件叠加,注定让2020年的国庆意义非凡。

当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1岁华诞,回顾过往,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展望未来,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在这危与机并存时刻继续披荆斩棘,开辟发展新天地。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的国家乘风破浪,我们的城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十四五”规划研究启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城市群相继崛起,都市圈崭露头角,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全国布局,交通网络延伸拓展,城市经济创新驱动……一系列的大手笔都在刷新着城市的面貌。

危中寻机

创新转型融入双循环

城市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反之,哪个环节阻滞,上下游都受影响。

在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背景下,我们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了双循环概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各地提升城市能级、实现加速超越提供了新的宝贵机遇。

如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明确,各城正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外贸型城市危中寻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道出了上海参与国际竞争的从容和自信。

而作为制造业强市的江苏省苏州市破旧立新,变“订单经济”为“需求经济”,从以往来什么订单做什么产品,到如今主动发掘市场需求。

内陆城市则抢抓机遇,引领创新热潮:

福建省福州市以“新”破题,发布《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目标到2022年,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在全国省会城市领先,互联网出口带宽超31T。

四川省成都市则立足西部消费中心这一优势,以新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在线经济、户外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主动融入双循环。

特殊的年份就要有特别的作为。各地市正在主动找准新定位,在主动应变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主动求变中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提高创新力、竞争力。

观势谋局

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以中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内需市场,也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区域。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落实”四个字显现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

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均已按下快进键。

与此同时,随着重点城市都市圈快速成型,我国以圈带群的发展路径愈加凸显——

深圳市在《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江苏省南京市的构想是,推动南京都市圈发展,打造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样板。下一步将明确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中小城市融入中心城市产业布局。

合肥都市圈或扩围。安徽省发改委透露,安徽省铜陵市具备加入合肥都市圈的众多基础条件,目前正在就加入合肥都市圈开展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对各地区而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好自己的事、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之道。

因地制宜

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记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而后,全国上下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脱贫工作的最终目标,如何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

电商扶贫、代办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各城在坚持因地制宜、聚力精准施策上积极作为、锐意创新。

一个个困扰贫困群众的现实问题被攻克,脱贫致富的巨大内生动力被激发。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2月底的52个,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充满希望的话语,见证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当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我们又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贫困县‘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退出标准不会变;时间安排总体上也不会变。”这是国家给出的坚定承诺。

今年初,四川从全省抽调干部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督战,聚焦薄弱环节组建工作专班蹲点。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及州级重点行业扶贫部门、四县(市)主要负责人于近日递交承诺书,签下军令状,近8000名干部立下“愚公志”,背包进山入户,以“百米冲刺”的精神,决战最后贫困“堡垒”。

上半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7837户中未脱贫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未退出的66个贫困村中,除永靖县撤并的2个村外,41个贫困村11项村级脱贫指标全面达标,23个村村级指标基本达标。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得来的。眼下,全国上下正凝心聚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奋力斩断穷根,朝着美好明天阔步前进。

补齐短板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疾病灾害,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健康的人民是人民城市的活力之源,人民的健康是人民城市的发展之基,各城市也清醒和实事求是地看到在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弱项。

眼下,不少城市已把健康嵌入城市整体规划,将健康融入政策,把更多高品质的健康服务资源渗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湖北省武汉市已启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将在面向健康城市的空间规划、重大疫情中的城市治理与管控、疫情之后的灾后重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运用于健康城市治理的技术开发等方面,建立武汉标准,贡献武汉智慧,打造未来“创意—健康城市”标杆之城。

陕西省西安市则提出,未来3年内,西安市将新建三级医院13家,新增三级医院床位1.3万张以上,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领先的高质量区域卫生健康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于日前落地了我国首座健康城市综合体,为青岛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又添了一把火。

在河北省邢台市,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四级数字健康管理体系正在形成,由点到面,覆盖城市、乡镇、村居与个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区域内健康人口的生成,为减轻医保负担及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作出了示范。

不可否认的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同样也是充满机遇的发展期。纵然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城市发展的一个宗旨始终不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