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更重成长性,大学生理性看起薪

2020年09月30日 09:12:25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孔德晨

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5290元/月,工科专业平均起薪更高——

更重成长性,大学生理性看起薪

“金九银十”招聘旺季已到来,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状况如何?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起薪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价格信号,能够较好地反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哪些专业的起薪高?大学生对当前的薪资水平接受程度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第一份工作拿多少钱?

——2020届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5290元/月,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于整体水平2000元以上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小李在秋招中顺利“上岸”,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工资到手七八千元左右,不算太高,但可以拿到北京户口。”谈及这份工作,小李很满意,“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真的挺不容易。”

智联招聘的《报告》表明,高校毕业生起薪与学历高低成正比。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于整体水平2000元以上,即达到7000多元;本科与大专学历则分别为5102元/月与4562元/月。

“七八千元的工资水平我觉得挺普遍的。”小李说,“一般实习期的工资是正式工资的80%,以后还有上涨的空间。”但小李认为,由于房租压力较大,生活成本较高,这个工资水平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对吃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而平均起薪超过5000元/月,较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高出2000多元,反映出国内就业市场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仍相对旺盛。“就业薪资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正相关,表明市场对高学历的毕业生有较高的定价,间接反映出受教育年限与就业市场的工种需求相适配。”刘向东说。

为支持大学生顺利就业,国务院办公厅上半年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针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适当延迟录用接收。众多2020届毕业生延迟求职时间线加入新一轮求职大军,而2021届毕业生也正准备迎接“金九银十”。

即将于2021年毕业的悉尼大学管理学专业的媛媛就是其中之一。受疫情影响,她身边的留学生同学大多早早回国进入求职市场,有些已顺利拿到offer,但她因错过了8月的提前秋招,至今未找到理想的工作。媛媛说,“今年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秋招‘独木桥’,竞争激烈,找到有发展前景工作最重要,对起薪不会有特别高的要求。”

什么专业薪资高?

——机械工程以6851元/月位列高薪专业首位,工科专业更“吃香”,毕业院校对起薪影响较大

智联招聘大数据监测发现,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其中,开发、制造、机械相关技术类岗位人才主要来源于工科类专业,这类工作由于专业门槛较高,对口人才也有着硬性标准。

哪些专业起薪高?根据《报告》,智联招聘跟踪监测2019年不同专业毕业生当前的收入水平发现,机械工程以6851元/月成为高薪之首。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指出,机械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应用于机械产业,而且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创新驱动力。在互联网迭代与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下,企业提升核心研发能力的趋势已经形成,因此机械工程专业人才价值居于高位。

此外,其他工学学科毕业生收入优势依然凸显,在起薪前10名中占据7席,前20名中占据11席。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被视为数字化人才的蓄水池,也成为企业人才大战中的主要目标。

“何种专业成为就业热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密切相关。”刘向东说,当前中国互联网和新基建等领域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量的人才支撑。考虑到这类专业人才短时期内难以形成大规模供应,因此就业供需对比发生变化,数字化人才价值提升,相关专业毕业生“吃香”也不令人意外。

就业弹性与专业的长期前景也值得观察。以会计学为例,《报告》指出,会计作为通用性专业,在各行各业都保持着较稳定的需求,会计职位竞争热度长期处于高位,是供大于求的职业,市场上存量的会计人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成为职业竞争的新筹码。

《报告》还指出,高校毕业生收入高低与其毕业院校的等级形成强关联,毕业生收入排行前50名的高校多为双一流、211、985类大学。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分析,这是因为优秀高校有着更好的教育体系和资源、更注重对人才的塑造和培养;另外,毕业院校资质也成为一些高薪行业、职位、企业的招聘门槛。具体来看,清华大学以17682元/月名列榜首,北京大学(15365元/月)、上海交通大学(11199元/月)、浙江大学(11137元/月)、中国人民大学(9994元/月)位列前五,毕业生平均月薪均超过万元或接近万元。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以理工科而知名的学校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薪资不是我首选”

——求职者更倾向找到稳定、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招聘者更看重求职者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秋招大幕已经拉开。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33.3%的企业已启动秋招,两成还在筹划中。有招聘计划的企业中,42.6%的企业招聘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内经济运行与人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暖,秋招成为企业储备新生力量的重要机会,也使得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后疫情时代,雇主倾向于什么样的人才?调查显示,企业最为看重的通用素质为责任心(55.7%)和抗压能力(45.9%);对人际沟通、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素质的重视程度紧随其后,占比均超过三成。“与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不同,责任心和抗压能力等软实力很难通过学习实现积累,更多依赖于个人品质,也成为企业制定人才准入门槛时比较看重的个人素质。”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说。

当下,设立实习岗位已经成为企业建设雇主品牌、吸收优秀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今年秋季招聘期间,70.2%的企业表示会提供部分岗位的实习机会。北京大学法学研究生小刘就是获得了心仪律所实习机会的人员之一,在求职过程中,他更注重工作是否能体现个人价值。“薪资不是我首要考虑的,我主要考虑的是工作平台的认可程度和该平台中可获得的可迁移的能力。”小刘说。

面对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心态也在适时调整。《报告》表明,尽管薪酬福利仍是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占比60.2%),但63%的求职大学生将顺利就业当作第一要务,可以接受实际薪资不如预期。除了薪资,55.7%的毕业生表示注重企业的福利待遇,54.3%倾向于选择具备人性化制度与文化的雇主,还有46.3%向往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

有关专家分析表示,高校毕业生对起薪的接受弹性更大,是一种理性务实的表现。“起薪”中的一个“起”字,点出这是起点,也可以说是具体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收入低点。在用人单位看来,新招录的员工能力怎样、能给企业做多大贡献等还是未知数,再考虑到要给未来薪资留出余地,往往确定一个不算太高的起薪。但是,高校毕业生的职场成长性好。有机构做过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满1年、满3年,通常都会迎来加薪机会。测算就业头5年的薪水走势,会发现其增幅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