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基层传真

边诊治边科研,成都力挺医生临床成果应用

2020年03月23日 10:37:21 来源: 作者: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各市级医院搭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医技人员聚焦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械、新材料和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打破医院院墙内限制,对外深化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参与和促进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成果转化应用。

医技人员可提取至少七成收益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谋划建设国际医疗中心,公立医院发展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医疗服务内涵建设距离高质量、高端化、国际化尚有差距。为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到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转型,迫切需要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为促进相关临床专科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更多医技人员参与其中,《通知》明确支持取得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医疗机构设置研究型床位开展临床试验,支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记者从《通知》中看到,医技人员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论文、获奖等),可根据成都市人社局对市属事业单位创新型人才实施激励政策中有关“要素贡献奖励”要求,由医疗单位结合实际自行制定办法对主要贡献人员予以奖励。

同时,鼓励医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股权奖励、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参与临床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推广活动。《通知》提出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可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得的经济效益中提取至少70%的比例作为成果利益分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让一线工作与科研不再分离

记者走访了解到,以往医技人员中,只有少部分人参与科研,大多数人主要从事临床的一线工作。“医技人员从学习、实习,到工作、继续教育,向来都偏重临床技术,对科研理论重视不够;再加上临床工作本身繁重,医技人员也少有精力做研究。”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教授刘沙鑫说。

“一线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分离,让临床诊疗难以深入改进,同时,科研成果与临床一线的使用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匹配应用。”在刘沙鑫看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技人员,对患者需要、一线治疗等都有更直接、准确的了解,让这部分人参与医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可以很好地改变成果应用不匹配的现状。

医学科研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成果转化是重要一环。此前,在成都一些科研实力强的医疗单位,已经在产权分配上做了相应改革,以优厚的条件鼓励医技人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的“华西九条”,通过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成果转化奖励的税收优惠、扩大横向经费使用自主权、鼓励医技人员兼职和离岗创业等举措,释放创新活力,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这次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将成为‘加速器’,对临床专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刘沙鑫说,政策激发了一线医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创造性,既能深入改进相关临床专科诊疗技术,也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一线,服务于患者。

探索捆绑式医产学研格局

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是成都市近两年颇具成效的改革之一。成都市科技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夏北川表示,此次鼓励医技人员参与临床科技成果转化,是成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拓展,将改革范围拓展到有科研能力的医疗机构,而不仅仅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

其实,对于医学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来说,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最后应用到临床诊疗,实现成果转化,过程中都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单一的医技人员很难独立完成某一临床专科成果的转化应用,团队合作、协作才更有利于成果转化。”刘沙鑫说,未来希望在政策上进一步提倡鼓励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形成捆绑式的医产学研格局,这对医学技术领域真正实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夏北川表示,接下来也将进一步深化、细化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内容,营造医疗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更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成果;转化;人员;临床;科研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