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做一名高能量老人

2025年04月11日 15:03:10 生命时报黄伊婷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早晨六点起床,洗拖把、给自己冲地瓜粉、清理盆栽、处理鱼、煮粥、腌白菜、打扫院子、炒三道菜、给曾孙剪头发、用洗碗机洗碗……这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九旬老人的日常。近期,一条全新短视频赛道——“高能量‘90后’自律女生/男生”在全网掀起热潮。这里的“90后”并非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而是90多岁的高龄老人。视频中的高能老人们腿脚麻利、精气神十足,每天从容不迫地处理诸多事务,让不少年轻网友都羡慕不已。这些老人的“高能量”到底从何而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能量”主要源于两个因素: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从身体层面看,这些老人肢体和器官功能良好,有进行高能量生活的基础;从心理层面看,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随着年龄增长,更珍惜当下,能将生活琐事转化为有意义的体验,从日常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提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掌控选择权)、胜任感(感到有能力)、归属感(与他人建立联系)。李娟表示,这些高能量老人的生活模式,恰恰完美满足了这三种心理需求。他们自主安排日常生活,在操持家务、参与社交等活动中展现能力,与家人、邻里频繁互动,从而收获满满的归属感。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促成他们高寿的重要因素,可能带来以下健康益处。

延缓认知衰退。无论是精心筹备三餐,还是细致整理家居,抑或是学习使用新型智能家电,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刺激大脑,锻炼认知功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缓解消极情绪。高能量老人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将任务排得满满当当。这种忙碌不仅填补了时间空白,还分散了注意力,有助缓解消极情绪。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生活,他们能与同龄人甚至年轻人建立联系,增强社交互动,降低孤独和抑郁风险。

提升身体机能。参与各种家务,如做饭、清洁、园艺等,能让老人身体得到持续锻炼,有助增强体力。新加坡理工大学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人多做家务,能大幅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病风险,还能预防肌少症、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也发现,每日进行30分钟家务的老人,死亡风险下降12%。

提升自我价值。退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容易引发退休综合征。保持忙碌的状态能帮助老人重新找到生活节奏,收获自我价值感,同时变得更加自律。

其实,不仅是视频中的这些老人,很多高寿老人都活得有滋有味。此前发表在意大利《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20名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日常十分活跃,常打扫房屋和庭院,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大多数人还会参与日常烹饪。其次,他们紧跟时代,积极使用手机、电视和互联网,佩戴助听器等。最重要的是,无论境遇如何,他们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没有吸烟等不良习惯。

李娟认为,对于其他老人而言,这些高龄老人的生活模式极具借鉴意义。

自主安排活动。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担心被边缘化。为了应对这种心理落差,老人需要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将每一天安排得充实而有条理。这样不仅能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还能帮老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从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保持身体活跃。做家务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量不低,还能让生活更舒适,增加掌控感和成就感。此外,老人还可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助维持身体机能和灵活性。

保持生活热情。老人不应畏惧所谓的数字鸿沟。学习如何熟练使用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甚至与年轻人一起拍视频、剪辑等,都有助保持大脑活跃。在此过程中,老人还能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期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能给自己注入充足的能量,进而有动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需注意,高能量老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值得借鉴,但“忙”与“闲”并无对错。对于老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在忙碌与悠闲之间寻求平衡,才能让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张阿嫱

健康养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