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传真

山西脱贫攻坚答卷:教育扶贫 斩断穷根

2021年02月24日 16:42:4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海滨

“造血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大战略部署,山西各项教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书写了一篇篇扶志、扶智的动人篇章。

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摄

“特岗计划”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张杰与王秀秀是2009年山西省首批特岗教师。他俩组建了特岗之家,坚守在教育扶贫一线,两人骑着借来的摩托车,拿着当地老师画的地形图,一村一村、一户一户地走访,劝回了20余名开学未报到的学生。他们入选2020“最美教师”发布仪式。据统计,山西省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率超过95%。与张杰、王秀秀一样,一批又一批“80后”甚至“90后”大学生,扎根全省最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奋战在教育最薄弱的乡镇、农村甚至山区学校和教学点,为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奉献着青春与热血。

山西省实施的特岗计划的实施,在教育扶贫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山西所有贫困县的县以下农村学校、乡镇中学和教学点,以及此范围之外的艰苦偏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中央和省级特岗计划已累计招聘输送2.8万名左右特岗教师。山西还实施了控辍保学行动、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薄”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其中,以精准控辍为抓手,全省117个县控辍保学工作全部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全省83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所有贫困县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受益学生68.65万;“全面改薄”让包括贫困地区学校在内的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能上好学

来自山西昔阳的赵小文,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9年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让赵小文能够顺利地继续学业。“如果没有助学贷款,我圆不了大学梦,我深深地感谢国家资助,感谢助学贷款。”这是山西大学学子赵小文(化名)的肺腑之言。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山西省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学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令赵小文受益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覆盖全省,仅2016年至2019年便发放贷款95亿余元,受益大学生近150万人次。

曾是国定贫困县的左权县,得益于专项招生计划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助力越来越多学子踏入重点大学校门。据统计,2013年至2020年,左权县仅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就有19人之多。同样曾为国定贫困县的和顺县也受益专项计划招生政策,凭此政策考取“双一流”名校的学生累计达700余人,其中考取清华、北大的有38人。

全民积极广泛参与教育扶贫

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山西省教育系统还不断根据实际需求拓展扶贫方式、创新扶贫举措,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们广泛参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王治民是山西大学驻静乐县包村工作队队长,扶贫之初,在入户调研、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他便强烈地感受到,村民们的最大困难是收获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随后,他带领工作队反复调研,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并提出消费扶贫建议。很快,校工会便采购了帮扶村村民的25万余斤土豆,村民们高兴得直翘大拇指。之后,他们又不断创新消费扶贫办法,如“学校食堂定购”“职工福利团购”等。他们的消费扶贫工作经验先后被省市县和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征集为驻村帮扶典型案例。

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摄

山西农业大学利用农业科技助力脱贫,成效显著。常明昌教授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学校扶贫工作2018年获评全国省属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个典型项目之一;学校教师的科技扶贫事迹2019年入选全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扶贫典型事例汇编;该校还开展了“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专家教授们带领项目团队在多个县市全面推广示范项目,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人才、科技支撑。

忻州市教育局部署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活动,让广大师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该市偏关县陈家营乡黑山村张成(化名)40多岁,因与妻子离异,母亲常年有病,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全家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负担较重,他一度思想消沉。上二年级的女儿经常有板有眼地对爸爸朗诵“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等顺口溜,时间长了,他也静下心来琢磨,积极主动谋求发展。2018年,张成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养羊场,目前共养优种羊200只,年收入达4万元。

责任编辑:余秋池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