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光铺就小康路:一个鄂中小镇的振兴实践

2025年04月26日 03:28:28 中国城市网

鄂中大地的四月,应城市陈河镇的千亩樱桃林似绯云漫卷,美不胜收。“‘樱’你而来・‘葚’得我心”农文旅采摘节热闹非凡,果农老张手捧订单,满脸笑意:“以前樱桃论斤卖,现在带着文化卖,价格翻了两番!”这场盛会,是陈河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其迈向乡村振兴的有力见证。

image.png

陈河镇余祠村首届樱桃节现场

文化铸魂:古韵新枝,樱桃“言”出振兴诗

余祠村樱桃园的AR体验区,6岁的朵朵惊喜不已,扫描果篮二维码,手机里便传来古诗吟诵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一简单互动背后,是陈河镇深挖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

陈河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3位本土进士与樱桃种植渊源颇深。以此为灵感,当地创新开发出三大文化产品。“诗词樱桃”将果篮制成古诗词AR互动牌,赋予樱桃文化内涵,单果溢价60%;“进士礼盒”把历史名人手迹与果品结合,推出“进士樱桃”文创礼盒,首批500盒单价198元,上线即售罄;非遗工坊的樱桃木雕刻笔筒,支持游客现场定制。文化赋能成效显著,农产品溢价率达60%,樱桃木雕工坊日均接待游客300人次。果农王秀英笑着展示订单:“以前愁销路,现在价格翻番,我家5亩樱桃园今年预计收入12万元,是传统种植的4倍!”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数据“种”出好樱桃

走进太庙村的智慧大棚,静谧中不时被设备的提示音打破。“滴——B区湿度不足,建议补水。”技术员张伟的手机收到物联网系统的预警。这一系统,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智能管家,时刻严密监控着大棚的每一处细节。如今,陈河镇全力打造的智慧农业示范区成效显著。56个物联网监测点遍布果园,如同敏锐的“触角”,收集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为樱桃生长提供全方位“体检”。12公里长的水肥一体化管网,如同大地的“血管”,精准地为600亩果园输送“养分”,智能滴灌系统让每一滴水、每一份肥料都物尽其用。

种植大户王建国熟练地展示着手机APP上的数据:“看,现在种樱桃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精准,糖度19.2%,达到最佳采摘标准啦!”科技的力量是显著的,2025年,陈河镇樱桃的优质果率突破90%,裂果率从30% 降至5%。科技不仅提升了樱桃的品质,也让果农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丰厚的回报。

image.png

余祠村红玛瑙樱桃

产业融合:多元业态,果香“酿”出幸福味

采摘节开幕式现场,三大体验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农趣体验区里,大人小孩挽裤下塘围堵鲫鱼,水花飞溅,笑声不断。李雨泽小朋友开心地喊:“我摸到三条大鱼!” 捉鸡赶鸭区满是孩子追逐土鸡麻鸭的身影,陶瓷制作区,小朋友跟着老师拉坯转盘,不在意泥浆溅衣。非遗工坊中,老艺人指导游客制作樱桃木雕书签,传承技艺。云端助农区,10 个直播间同时开播,3小时带货2000单。深加工展区的樱桃酒、桑葚膏等8类产品供不应求。90后返乡青年陈明自豪地说:“我们的樱桃果酒进入武汉高端商超啦!”他创办的加工厂带动20户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文旅消费区的桑葚冰激凌、樱桃酱也备受游客喜爱。武汉游客李女士体验完陶艺又去看表演,感慨:“没想到摘樱桃能玩一整天!”

image.png

农趣体验区追逐土鸡麻鸭的小游客

数字见证:全面发展,数据“绘”就振兴景

“文化 + 科技 + 产业”三融合,让陈河镇在乡村振兴路上成果丰硕。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采摘节期间游客量同比增长45%,达2.6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万元,同比增长48%。社会效益成果丰硕,新增民宿、餐饮等经营主体23家,创造156个就业岗位,吸引32名青年返乡创业。生态效益亮点突出,推广有机种植800亩,农药使用量下降45%,“陈河樱桃”区域公共品牌估值超500万元。

头茬樱桃拍卖环节,一篮融合AR技术的“状元樱桃”以33000元的高价被本地企业拍下,这笔款项全部用于帮扶困难果农,探索出“文化增值+公益助农”新模式。

振兴密码:三链融合,创新走出新路子

陈河镇的成功,关键在于“三链融合”。文化链以进士文化为底蕴,塑造旅游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科技链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实现精准种植、提质增效;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业态,拓宽增收渠道。而这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8年余祠村的“樱桃革命”。

当时,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应城市烟草专卖局驻余祠村第一书记李宣开始探索发展红玛瑙樱桃种植。然而,这一想法起初却遭到了村民的冷遇。“这乡旮旯,谁来买?这金贵玩意,咋种?”面对村民的顾虑,李宣没有退缩。他带着工作队挨家挨户动员,耐心讲解樱桃种植的前景和优势,积极争取种植补贴,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应城烟草的援助下,2020年余祠村首批6亩樱桃树落地生根。

如今,陈河镇规划建设樱桃深加工产业园,预计年产值突破600万元。暮色中,冷链车满载“陈河味道”驶向远方。老农数钱的双手、孩子惊喜的眼神、返乡青年自信的笑容,构成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深刻表明,文化与科技相遇、传统与创新相拥,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陈河镇的经验,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发展借鉴,激励大家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不断探索创新。(骆玉琴)


责任编辑:韩利

农业三农种植业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