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网红“甲亢哥”在直播镜头前大快朵颐荣昌卤鹅时,屏幕内外涌动的不仅是美食香气,更是一场由个人、政府与时代共同书写的流量传奇。“卤鹅哥”林江从籍籍无名的创业者,到成为全球瞩目的地方文化代言人,其走红轨迹看似偶然,实则是多方合力促成的必然。这场现象级传播背后,藏着小城市文旅营销的创新方法论。
一、精准借势:以“卤鹅外交”叩开世界流量大门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林江敏锐捕捉到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中国行的传播机遇。他自费跨越成都、重庆、香港、深圳、长沙五座城市,五次执着投喂荣昌卤鹅,通过直播平台将这一过程呈现在全球观众眼前。卤香四溢的画面与他锲而不舍的身影,共同构成极具冲击力的记忆符号,瞬间点燃网络热度。
更具传播智慧的是,林江用蹩脚英语与“甲亢哥”的互动,意外制造出跨文化传播的戏剧性。“Rongchang braised goose”的质朴呼唤,打破了语言隔阂,将地方美食升华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草根式国际交流”,以真实、诙谐的特质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爆款密码,让荣昌卤鹅从地方特产一跃成为全球文化符号。
二、真诚叙事:用草根故事撬动情感共鸣
林江的逆袭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动人的奋斗史。多次创业失败、背负债务,却依然抵押资产完成五城投喂之旅,这种“孤注一掷”的坚持,击碎了网络对“蹭流量”的质疑,让网友看到一个普通人对梦想的执着。从被调侃的“小丑”到被尊敬的“Uncle”,他的转变映射着大众对奋斗者的共情与认可。
身着大红碎花袄、用最直白的语言推介家乡美食的林江,将质朴的家乡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不加修饰的真诚,让网友在三次投喂中完成了从发笑到感动的情感递进。“第一次搞笑,第二次正常,第三次泪目”的评价,正是其用情感纽带黏合流量的生动注脚。
三、政府赋能:将流量奇迹转化为产业动能
荣昌区政府在流量浪潮中展现出卓越的应变能力。林江走红后,政府迅速授予其“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全球推介使”等头衔,奖励10万元并全额报销五城费用,实现个人IP与地方品牌的深度绑定。这种“流量接住、热度转化”的策略,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层面,政府打出“规范+联动”组合拳。一方面严控商家哄抬物价,维护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推出“卤鹅全产业链”计划,借助林江的流量开展直播带货。夏布小镇3小时300万元的销售奇迹,带动游客量激增200%、线上订单增长105%等数据,印证了流量向产业动能转化的巨大潜力。
四、文化深耕:非遗底蕴筑牢品牌根基
荣昌卤鹅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百年的制作工艺与独特风味,为流量热潮提供了坚实的品质支撑。林江的推广并非止于表面的“猎奇”,而是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核,通过展示卤鹅制作技艺、讲述传承故事,赋予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热度具备可持续性。
当地政府以卤鹅为支点,联动“夏布织造”“荣昌陶器”等非遗资源,推出“跟着美食游荣昌”文旅线路。这种深度融合的开发模式,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的系统升级,构建起“美食引流—文化留客—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五、持续运营:争议与全球化激活新流量
着眼未来,“甲亢哥”邀请赴美推广的计划,与地方政府多语种宣传视频的推出,标志着这场流量盛宴正迈向全球化新征程。通过持续拓展国际市场,荣昌卤鹅的品牌影响力有望实现新一轮跃升。
林江的爆红,本质是“借势国际流量、深耕真诚叙事、依托政府赋能”的成功实践。它揭示了小城市文旅营销的核心逻辑:短期靠“借势破圈”吸引关注,长期靠“真诚内核”留住人心,最终以优质产品和文化底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场流量奇迹不仅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新时代城市营销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