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老骥伏枥”仍驰骋 古稀之年不歇脚

2025年05月06日 17:02:53 来源:中国城市网

4月7日,春光明媚,晴空万里。笔者一行人慕名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常家庄村,专程拜访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烟农——马小营。

D01A9B0F-612C-4B51-8EA8-801B3D6E637C.jpeg图为马小营夫妇移栽烟叶。

第一次听说马小营这个名字,还是在与文峪烟站职工李超的一次闲聊中。“咱们乡常家庄村有个马小营,这人太能干了,今年都七十多岁了,还种着二十多亩烟叶。不仅如此,老马种烟的那个精细劲儿真让人佩服,他拾掇的烟田寸草不生,关键是弄出来的烟叶不仅成色好,分拣出来的等级那叫一个清楚、明白。我在文峪烟站这三四年,他从来没有因为等级高高低低给烟站打过‘嘴官司’!”李超在说这番话时,脸上满是激动。笔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不免有一种马上见上一面的冲动。

走进马小营的农家小院,上房是一座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的瓦房,房檐下整齐地堆放着做饭的烧柴,下房是厨房和储物棚,各种农机农具摆放有序,偌大的院落干净整洁。

“老马,听李超说,您家的烟叶种得不错,能把您的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吗?”老马热情地招呼笔者一行人坐下,并说:“分享经验可不敢当,说说经历、干法还勉强。”老马说,“1985年,我三十多岁,正在为怎样能挣到钱发愁的时候,村里动员我们种烟。早年种烟面积不大,也就二三亩,年收入也就三四百元。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三四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认定了种烟这个门路。如今四十多年了,一直没有间断过,收入也从最初的每年几百元到如今的一二十万元。靠着种烟,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如今,尽管年纪大了,但腰板还算结实,打算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再干几年,多攒些给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钱,一旦动弹不了了,不给儿女添麻烦。”

“其实,种烟四十多年,还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老马是个健谈的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种烟四十多年,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愿意分享给大家。”

老马表示,整地最好是烟叶采烤结束趁墒深翻、耙磨、起垄,这样做最大好处是保墒。眼下公司要求冬季起垄是有道理的,这是旱作栽培的核心技术。整地是个平常活,但有讲究,最重要的是时机,一定要赶在上冻前把地翻整出来,并起好垄。

再说拔杆,眼下拔杆大多采用机械拔杆,机械拔杆省工省力效率高,但机械在拔除拔杆的同时,也将花杈、烟杆掩埋在烟田,把病毒留在田间。为了尽量减少机械拔杆对烟田造成的污染,拔杆前他要先做好两场事,一场是先揭膜,顺着烟垄把地膜揭掉,清理出地块。第二场是清理花杈,带上手套,顺着烟杆从上到下抹一下,把采烤时来不及时打掉的花杈抹掉,这两场事干完后才让机械进地作业。拔杆后,把烟杆、烟根拾出地块,保证地块无残留。别看这是细枝末节,它对减轻病害有很大好处。

再说施肥。在施肥方面,有两条经验分享给大家,一是多用草木灰。这些年,他除了收集烧火做饭的草木灰外,每年冬季还特意将收集起来的树枝落叶焚烧后积攒,来年抓窝肥时每窝抓上一大把。施用草木灰,一来可以防治地下害虫,二来利于烟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二是多用农家肥,尤其是牛粪,使用牛粪的烟田,大田烟叶开片好,烤后颜色好,油分足,上等级。

最后说说轮作倒茬。眼下种烟最怕的是病害,病害高发有很多因素,连作是最大的威胁。为了减轻病害,他坚持做到轮作倒茬。老马家有四十多亩烟地,他按照三年一轮作制度轮流倒茬,病害发作较轻。还有一点就是大田管理,尤其是中耕除草、打顶抹杈一定要跟上。总之,烟田不能发生草荒,不能出现花杈。

听了老马一席话,笔者一行人感慨万千。其实,老马在烟田管理上的做法,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地方,他有的是执着与坚守,有的是勤奋与朴实。(李晓华)

责任编辑:尚瑞琳
  • 河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