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长洲区:“五长”党员治理模式共绘小区幸福图

2021年11月29日 16:25:49 来源:中国城市报

梧州市长洲区,党员楼长在小区接待居民群众反映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无物业小区“脏乱差”、业委会自管小区“不服管”、物业小区“服务差”等小区治理难题日渐突出,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不相适应。为积极应对居民小区治理中面临的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在推动居民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基础上,积极构建“五长”党员治理新模式,推行居民自治、崇尚法治、党群共治“三治”融合,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当家人”,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打通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织密组织体系

亮出“五长”党员身份

小区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关键是要把党员组织起来、发动起来。长洲区通过建强织密城市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凝聚小区治理合力。

建强基层组织。围绕补齐小区治理短板,长洲区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模式,由城区党委统筹,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按照“应建尽建、全面覆盖”的原则,采取单独建立、片区联建等方式,指导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由社区干部或小区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按照楼栋划楼栋党小组,由小区党员或居民代表担任楼栋长,推选热心党员家庭为党员中心户,并以业缘、趣缘、地缘为纽带,组建调解委员会、缤纷群艺队、红色宣教队、邻里互助会等4个“功能型”自治组织。目前,已组建小区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65个,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165个居民小区全覆盖,构建起“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长’党员+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服务网络,有效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选优配强头雁。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通过亮身份毛遂自荐、乐奉献群众公推、敢担当上级选派等方式,线上线下动员号召军转干部、退役军人、离退休老干部和有热情、有能力、有干劲的党员中心户等参与,优选出1000多名楼长、调解委员会长、缤纷群艺队长、红色宣教队长、邻里互助会长(即“五长”),将其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在小区公示上墙,让居民认得出、找得到;通过小区党支部组织领导,发挥居民小区“五长”党员先锋作用,带领党员中心户主动联系居民,将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户、精准到人,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明确职责定位。针对小区治理主体功能定位模糊问题,长洲区建立“五长”党员职责清单,找准“五长”党员功能“坐标”。明确楼长负责牵头管理小区,联合物业管家深入住户,通过走访入户、发放便民联系卡等方式完善居民名册、收集民情民意,引导居民共建美好家园;调解委员会长关注居民诉求,做好排查纠纷化解矛盾,联合双报到单位、街长团队,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疑难杂症问题及日常生活纠纷进行分类处理,督办落实,实现诉求零距离、服务点对点;缤纷群艺队长负责整合小区文艺资源,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曲艺、舞蹈、鼓乐等表演,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宣教队长负责联合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宣讲、发放宣传册等形式,面对面向居民普及党的政策、疫情防护、安全防范等知识,把党的声音传递好;邻里互助会长负责联合爱心商家等向居民群众提供爱心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困难问题。截至目前,“五长”党员收集群众诉求及意见7000余件,排查纠纷300余件,解决小区问题6000余件,组织演出10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册,开展认领“微心愿”“上门服务”等2000余次。

完善制度机制

发挥“五长”党员作用

“五长”党员治理模式推行以来,长洲区注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五长”党员作用,确保有序运行、常态长效。

健全联动议事机制。坚持要事联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党群议事厅”“民意接待厅”,小区党组织每月召集“五长”党员、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研究小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900余次,突出“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小区建设、管理、服务的要事商量着办”;坚持问题联处,整合街长制、“双报到”单位和“五长”党员力量,推动各类问题诉求和突发事件就近发现、就近响应、就近处置,已快速处理消防安全隐患、小区违建、油烟污染等居民反映突出问题170余个;坚持矛盾联解,小区党组织每月牵头,定期梳理问题清单,联合“三官一律”和“五长”党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个;坚持服务联评,小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每季度对“五长”党员承诺履行情况进行服务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激励“五长”党员在小区治理一线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开展逢五解事活动,每周五下午,小区党支部邀请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小区,会同“五长”党员驻点听取居民意见,把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意见建议900余个,协调解决小区各类问题700余个;创建红色宣教课堂,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周组织开展1次形势政策教育,邀请市、城区领导和先进党员领学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等知识,累计举办形势政策教育700多期;推行志愿服务日,把每月第一个周六确定为志愿服务日,由“五长”党员组织带动小区党员以及报到单位党员,开展环境整治、交通劝导、文艺演出、义诊义卖、电器维修、独居陪护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多场次;依托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统筹整合31个部门党建、民生服务、卫生健康、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将服务事项延伸到网格、居民小区,实现群众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健全多方参与机制。推行“契约化”共建,依托《共建协议》,发挥“五长”党员骨干力量作用,团结带领小区党员、团员青年、居民楼栋长、离退休人员等参与小区治理服务2000多次;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志愿服务站,组建邻里志愿服务队,以“五长”党员为纽带,引领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下沉小区,组团开展“金舞动”“歌舞荟萃庆元旦”“电器维修”“爱心理发”“爱心育儿”“爱心义诊”等公益服务活动260余次,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欢乐”;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活动,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教师、医生等党员参与所在小区服务,引导其参与破解治理难题,推动解决小区物业公司选聘监督、矛盾纠纷处置等治理难题200余件。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将“五长”党员纳入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和“五长”党员职责定位,制定并逐步完善“五长”党员应急预案,及时配齐防汛、消防等物资设备;常态化开展“五长”党员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会同民政、交通、水利、农牧、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专题技能学习培训350余次;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应急演练”“消防安全”等联动处置演练,检验应急机制运行、装备保障等在应急状态下的可靠性,测试“五长”党员掌握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不断提升“五长”党员队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水平。

落实基础保障

激发“五长”党员活力

有力有效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是激发“五长”党员活力的重要基础,长洲区从阵地、激励、后援保障入手,让“五长”运行更顺畅,小区治理更有效。

落实阵地保障。采取物业调配、改造、租赁等方式,积极落实“五长”党员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固定场所。目前,长洲区已打造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36个,设置完善党员活动室、调解室、宣教室、邻里中心等功能室,总面积达18257平方米,既解决了小区党员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阵地问题,也为居民群众提供了集文体娱乐、学习宣传、调解议事于一体的服务场所。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五长”党员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美丽星期五”“双报到”共驻共建等活动2000多次,常态化举办沙画、书法、金融、心理健康、党史知识等公益课20余门,开展办证办税、教育文化、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500余次,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落实激励保障。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以上墙的形式亮明“五长”党员职责责任、服务范围、联系对象、具体措施,量身定制晒服务承诺;打造“五长”党员风采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工作动态和实绩,展示“五长”党员工作风采,接受群众监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五长”党员服务清单、年度活动计划和评价标准,以直观评价和居民评议为主,对“五长”党员工作成效及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年选树表彰宣传一批“十佳五长”“优秀五长党员”,不断激发“五长”党员比学赶超动力。

落实后援保障。积极整合物业企业、街长制团队、双报到单位、爱心商家等资源力量下沉小区,联合“两新”党组织结对帮扶,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金、资源、项目下沉一线,为“五长”党员开展活动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全面落实社区办公经费、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公益事业专项补助经费,设立“五长”党员工作资金,通过财政出一点、居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三个一”办法,累计筹措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五长”党员解决小区各类治理问题和开展服务群众活动。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9日  第27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党员责任区
  • 治理理论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