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长三角多城升级招揽人才政策

2022年07月05日 14:54:08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时值毕业季,新一轮城市招揽人才的竞争渐趋白热化。

近日,上海市出台新政,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即可落户。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多城宣布放宽人才落户门槛。

在沪高校应届硕士可直接落户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同公布。

《办法》提出,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这意味着,今年上海各研究所、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将不再有学校的区别,不需要“打分”,符合相应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即使不满足直接落户的应届生,门槛也有所放宽。虽然标准分仍为72分,但用人单位可打分7分,比去年5分多了2分,预计将释放更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落沪。

事实上,自2018年起,上海就陆续放宽落户门槛。今年落户新政门槛不仅进一步调至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15所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范围也由五个新城扩大至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最开始上海市放宽引才政策,主要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侧重考虑城市发展阶段;此后政策进一步放宽,主要为五大新城建设发展引入大量人才,侧重考虑城市发展战略。

谈及上海此次引才新政,姚凯认为,一方面或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人才流动的影响,人才新政有利于提振人才来沪发展的信心,赋能上海城市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当前上海在大力建设人才高地,人才新政有利于上海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造就战略性人才力量。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达了相似观点:“今年上海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此时大幅放宽落户门槛有利于吸引应届毕业生,促进上海经济恢复重振。五大新城、南北地区建设未来也需要大量人才作为发展支撑。”

长三角多城放宽人才落户条件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长三角地区多城推出硬核举措,只为揽得英才来。

6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网站公布《全日制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才落户政策》,毕业2年内全日制本科、硕士、2017年后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

6月15日,江苏省苏州市“人才落户直通车”线上申请系统开放。今年,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了“人才落户直通车”的范围,合作院校由去年在苏的本科院校扩大到全国高校。

安徽省合肥市近日出台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定制了一系列普惠性、特殊性举措,精准服务保障人才在肥创新创业。其中,住房政策成为招揽人才的“杀手锏”。

在姚凯看来,当前这些城市根据自身人才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吸引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人才落户,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上海引才政策,有利于形成既有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区域人才工作格局。

深化长三角人才一体化

当前,长三角地区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如何?

“长三角地区人口占全国比例远低GDP占全国的比例,两者差距超过7个百分点,仍有相当大的人口和人才导入空间。”姚凯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未来要可持续协调发展,还应继续大力推进人口和人才集聚。

姚凯还提到,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地区之间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呈现出明显的人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和“马太效应”,部分地区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人才队伍水平有待提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破解上述难题,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或可发挥重要作用。”

周伟林表示,人才的开放交流很重要,它关系着城市国际化程度的强弱,也影响着活跃度。

如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姚凯建议,进一步加快跨区域人才标准互认。标准互认是实现人才要素自由流动的先决条件。

2020年9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出台,针对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职称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制定了6个方面18项创新举措。长三角地区之间人才互认迈出了第一步。

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还要跳出长三角思考。姚凯建议,逐步探索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建立与其他区域互联互通的政策通道,例如在长三角地区探索制定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二线城市高端人才的跨省市认定标准,对跨省市来长三角地区工作创业的高端人才进行联合认定;探索国际职业技能认证与长三角地区的互认,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信息化数字化在推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姚凯建议,推动三省一市间人才数据平台的对接和共享,形成统一化标准化的人才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制定产业和人才匹配度动态评估机制,根据人才供需和产业发展实情有针对性地对产业布局及人才计划进行科学调整。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07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长三角大学人才上海落户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