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馆陶回响黑陶声

2023年11月13日 16:57:27 中国城市报陈赫

直到后来有人说起,我才发现每每提起故乡,我的眼中总是含着骄傲的光芒。岁月深处传来的故乡之声,好似黑陶被敲响的声音,铿锵有力,清澈透亮,异常悦耳,让人能够忘却杂尘与喧嚣。

我的故乡馆陶是一座小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人口不过30多万人,土地不过450多平方公里。在这里,仿佛时光都会慢上几分——人们不必担忧拥堵的交通,无需背负过多的压力,沐着公主湖的晨风,披着粮画小镇的落日,日子在指缝间轻轻漏下,幸福也在心中慢慢扎根。

在18岁以前,我所有的生活都是在这座小城中度过。记得小学时老师讲的第一堂课,便跟我们说起了馆陶的由来——馆陶县始建于西汉初年,历史悠久,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历史上有4位公主的封邑就在这里,我们家乡是一个2000多年没有更名的古县。”听着老师口中的历史,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师接着又问道:“你们知道我们馆陶县最有名的是什么吗?”这次所有同学都齐声回答:“黑陶!”

是的,黑陶之于馆陶,就像是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闪耀印记,每个馆陶县人都因为“中国黑陶艺术之乡”这一张耀眼的名片而倍感光荣。而我与黑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候班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课,地点选择在了黑陶厂。我们这些小燕子般的青涩少年,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一座“艺术宫殿”。一进厂,我就被琳琅满目的黑陶艺术品所震撼了。各种各样彩色的画作在陶身熠熠生辉:天真可爱的孩童、妩媚秀美的女子、高大威武的将士、展翅欲飞的雄鹰……我惊叹于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又仿佛与黑陶匠人进行了一场关于艺术和手工艺的直接对话。这时候,厂长来到我们面前,向大家说起了馆陶黑陶的特点: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这短短12个字,完美地概括出了一件件黑陶艺术品的魅力和价值。接着,我们便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活动——上手做陶瓷,每个人在泥坯中捏出各种形状,就像把自己的梦也放进其中。

那一堂社会实践课令我至今难忘,因为它为我的心灵种下了一颗黑陶的种子。待梦想大树长成之时,也有着黑陶的光泽、家乡的底色。

18岁那年,我怀揣着对一身迷彩的向往,踏上了去往部队的列车。在那些绿色的时光中,经常有人问起我的故乡。我总是对他们说,我的故乡是“中国黑陶艺术之乡”,黑陶曾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国礼”,被赠送给前来参赛的各国体育代表团团长;馆陶黑陶制作技艺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馆陶黑陶艺术品早就畅销国内市场,甚至远销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地区,成为现代工艺品大家族中一颗亮眼的“黑珍珠”……我说起这些,就像喊光荣的口号一样响亮。我想把故乡介绍给所有人,让他们知道,在齐鲁燕赵交界之地,有一座小城名叫馆陶,因黑陶出名,气质也像陶器一样古朴典雅、浑厚庄重。

退伍之后,我在其他城市漂泊过几年,但总是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便随着心中的召唤又回到了这片热土。现如今,在馆陶,华北平原唯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粮画小镇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浓郁的乡村风情寄托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乡愁;黄瓜小镇成为全国精品旅游景点,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瓜农们将黄瓜装车时的笑容,仿佛一股春风让人感到亲切、纯粹;1万余平方米的公主湖湿地公园生机盎然,其中春有花香、夏有清凉、秋有飞鸟、冬有瑞雪,“自然+湿地+人文”的特色,让一座城市的色彩分外夺目。

在很多灿烂的日子里,我在馆陶博物馆中领略古代先贤的动人风采:聆听魏征的廉洁故事,吟诵雁翼的潇洒诗歌,观赏乔十光的精致漆画……而后,我又在卫运河旁,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追寻,从东周秦汉的水纹到隋唐宋元的波澜,再到今日壮阔的生态写照,足见一河之中,时光斑斓。

当然,在我心中还有一种声音总在响起,那就是敲响黑陶的声音。30岁那一年,我独自一人走进博物馆内,与这种历史悠久的器皿一起,穿越在数千年的光阴之中。讲解员说着它们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忙着拉坯、绘画、砑光、雕刻的人们。他们一边忙碌着,一边跟我讲起黑陶的荣耀与光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馆陶县黑陶产品涉及1000多个品种,带动了4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想到这,黑陶之声又在我的耳畔响起,那么清脆、那么悦耳,仿佛一曲复兴路上的凯歌。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1月13日  第24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馆陶黑陶文化我的故乡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