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南京都市圈获批 合肥会变“瘦”吗

2021年02月24日 08:54:5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南京长江大桥。邢 灿摄

假日里的合肥市逍遥津公园。郭如琦摄

春节来临之际,南京都市圈迎来“官宣”。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为何能成为全国首个规划获批的都市圈?省内“小弟”接连向南京靠拢,合肥前程真的无忧么?站在历史新起点,苏皖如何协同下好都市圈这盘棋?为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脱颖而出的背后

二十年探索奋进

时间回溯到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一年被业界普遍视为都市圈元年,此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出台了都市圈规划。

2019年4月,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联合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中对都市圈进行了范围界定,并识别出我国目前存在34个都市圈。

众多优秀者同台竞赛,南京都市圈为何能率先撞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春龙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都市圈之所以能捷足先登,与江苏、安徽对都市圈超前谋划、提前规划和及时上报规划密不可分。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提出构想到走向现实,南京都市圈已走过20年光景。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2001年,江苏南京、镇江、扬州和安徽芜湖、马鞍山、滁州六城共同商讨南京都市圈的建立;2003年,《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得到江苏省政府批复……

2020年底召开的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宣布,吸纳常州溧阳市、金坛区为新成员。至此,南京都市圈扩至“8+2”格局,即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溧阳市、金坛区。

20年风雨兼程,南京都市圈建设蹄疾步稳。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都市圈“8+2”共10个地区的GDP总量约4万亿元。记者注意到,同期安徽省GDP总量为37114亿元。

2019年4月,由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显示,十大最具发展潜力都市圈的排名,南京都市圈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四大都市圈。

除了起步早、跑得快,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认为,一方面南京都市圈通过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城市相联,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南京在高教影响力方面非常强,自身工业基础较好,具备成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

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对于我国都市圈建设有着非凡意义。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后,国家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启动了以次一级的都市圈区域发展层面的政策发力和破题,这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持续向纵深推进。

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讲师段巍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段巍看来,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多项文件与规划中明确了建设都市圈的必要性,但一直以来各都市圈规划仍由地方自发发起,未能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复,南京都市圈规划的获批标志着我国都市圈建设进入新阶段。

“徽京”进一步坐实

合肥该为此紧张么

南京被调侃为“徽京”由来已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于其他省会,南京并不在省内几何中心,三面被安徽省包围着,在地理位置上只有东面和省内联系。

随着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不少观点认为南京“徽京”的称号将进一步坐实。在当下南京都市圈“8+2”的格局中,安徽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4市入局,其中,前三城长期占据安徽经济头部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8+2”格局并非最终形态,未来南京都市圈或出现更多安徽城市的身影。2019年5月,安徽省蚌埠市就曾向南京市政府报送《关于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的申请》,表达了想加入“朋友圈”的意愿。

基于上述现实,坊间不少观点认为此次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合肥作为省会的存在感,于合肥而言利空。来势汹汹的南京,是否动了合肥的“奶酪”?

张春龙认为,从南京、合肥发展现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群发展经验来看,南京市都市圈建设对合肥而言只会利好。

“一方面,当下南京都市圈涵盖多个安徽城市,对合肥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南京和合肥在城市发展基础与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上具有明显差异,几乎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张春龙说。

对此,胡小武也持相同看法。胡小武认为,南京、合肥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发展关系,南京都市圈获批,对圈内安徽城市而言是重大利好,而这种利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合肥。

“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因为南京带动发展好了,安徽将更有能力支持和推动省会战略,合肥也将利用皖东南四市的经济优势,扩展经济腹地,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胡小武具体分析说。

胡小武认为,更重要的是当下合肥GDP总量超过万亿元,自身已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合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多个千亿元台阶,合肥正以黑马之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热门IP。

与此同时,区位交通优势也让合肥更加从容。“合肥‘米’字形高铁格局正逐步形成,随着商合杭高铁开通,合肥都市圈南北向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其在泛长三角地区联动中的作用也是南京无法完全替代的。”段巍介绍说。

站在历史新起点

如何让8+2>10

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是里程碑,是新起点。这也意味着未来南京都市圈建设将面临新局面、新挑战。

张春龙认为,南京都市圈规划虽然获批,但其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定位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作为‘十四五’首个获批的都市圈,在发展路径方面、在可能遇到的障碍方面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在实践中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思维和理念,需要有打破行政区划、区域利益分割的巨大勇气和担当,需要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建设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以更高格局和眼光谋划南京市都市圈的发展。”张春龙分析说。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南京都市圈获批后,接下来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打通?南京都市圈今后的发展路径如何?如何让南京都市圈内部联系更紧密?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是城市群的血脉。胡小武认为,南京还需与圈内城市加强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建设,推动南京放射性城际轨道交通与圈内城市的互联互通,让圈内城市依托南京地铁网络与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同城化交通互联互通。

体制机制障碍,是都市圈建设的拦路虎。胡小武建议,未来南京都市圈建设应进一步发挥好书记圆桌论坛和市长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发挥好南京都市圈城市协作办公室的功能。段巍认为,要构建完善跨区域的城市协调发展机制,苏皖需要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契机,在城市协调发展机制上进一步创新,破解行政壁垒。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明确指出,“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指导推动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峰峦挺拔耸立,山坡才能顺势而起。段巍认为,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还必须以提升南京自身能级为前提,强化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的引领作用。南京一直面临“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虽然2020年南京GDP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但总量上仍落后于杭州,甚至武汉、成都和省内的苏州。

具体而言,段巍建议,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打造以“信息+军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应做好南京江北新区的规划建设,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2月22日  第0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