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湖北省麻城市:“将军之乡” 写传奇 烈士陵园学党史

2021年04月13日 14:34:3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冯雅君

位于麻城烈士陵园内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麻城市小学生为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花。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城市报》特开辟“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探访党史重大事件发生地、采访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基层的感人事迹,通过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为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凝聚强大力量。

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在杉木和松林的环绕之间,一座高27.13米、由花岗岩条石砌成的纪念碑肃然矗立于湖北省麻城市烈士陵园。27.13米,象征着1927年11月13日,这一天,黄麻起义爆发,3万余名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这一枪及其后的革命斗争,同时开辟壮大了一块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曾高度评价它的战略地位,指出它“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胁武汉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前途”。

从黄麻起义到新中国成立,22年间,数十万麻城百姓参与了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12538位烈士的姓名被铭刻在烈士纪念广场,3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从麻城市乘马岗镇走出。2014年,乘马岗镇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授牌为“中国第一将军乡”。

红色沃土:

群众力量稳握革命大旗

“起义开始,总指挥部调集黄安、麻城农民自卫军、农民义勇队千余人,组成攻城队伍。1927年11月13日晚10时,队伍在广大农民群众的配合下向黄安城进发。14日凌晨,攻城队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夺占北门,旋即攻入城内,占领县政府、警察局,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90箱……”对于黄麻起义当天的关键时刻,史料有详细记述。

“夺取黄安城是黄麻起义的标志性事件,但起义得以形成的基础,包括党的思想、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的准备和培养,从麻城这一部分来看,在起义发生前已经渐趋成熟。”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敏告诉记者。

据介绍,早在1923年,麻城进步青年就在麻城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幼安的带领下,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同一时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开始以武汉中学为基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武汉上学的麻城学生由于同住在县办的学寓里,便于思想交流,大批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年党员慢慢地把农民协会搞起来了,这也就打下了麻城20余年革命红旗不倒的群众基础。”李敏介绍说,“从1926年秋至1927年5月,麻城农民协会会员达到了12.4万人。农民运动起来,很快发展为武装斗争,1927年4月黄麻起义爆发前,农民协会与逃到河南境内的反动地主豪绅已经开始了武装对抗。”

农民们手里拿的有刀矛、土铳、来复枪等正规武器,也有扁担、木棒、锄头、铁锹等原始武器。“开始时不会打仗,就把《水浒传》《三国演义》翻来覆去地看,学打仗。”出生于麻城县许家洼(现属河南省)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后来回忆时说。

在李敏看来,这决定着麻城革命武装力量的一大特点——本土性。“本地干部土生土长,与群众血肉相连,从群众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革命力量。”李敏说,“黄麻起义后组建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就源于这支来自黄安、麻城的农民自卫军,而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前身就是这支鄂东军。”

据记载,历史上著名的“百将团”指的即是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0师第28团,先后有100多位共和国将军曾生活、战斗于此,其中包括1988年获颁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丁先国将军。今年的清明节,丁先国将军的晚辈们回到了麻城烈士陵园将军园,来到丁将军的铜像前,寄托敬意和哀思。

在日记里,丁先国将军写道:“我告诉孩子们,等我去世后,一定要把我送回麻城老家,送回乘马岗丁家畈。在那里,我安心。”

革命战士:

跟着共产党开创新生活

“大革命前我们家很穷,只有佃的一间房和五挑花生的一点地。大革命失败,家被国民党给烧光了,我和参加了农会的父亲躲进大别山里,后来依靠打短工维持生计。我断断续续读了6个月私塾,能阅读一般报纸书信,已不算是文盲了。”在丁先国自1952年起陆续写下的日记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参加革命前后的经历。

1927年,丁先国加入了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闹革命。1929年11月的一天,丁先国在田头遇上带了队伍回来的王树声,家也没回便跟着他参加了红军。1930年8月,丁先国在战斗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跟着共产党、毛主席,浴血奋战,搏击万里”。

据丁先国的女儿丁渝平回忆,父亲在世时,很少主动向他们提起过去的故事,只把记忆留在本子里。“我知道父亲先后参加了反围剿、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多次战役,1937年10月的阳明堡战役是抗战早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丁先国记下了这次战役的关键时刻:“1937年10月19日夜,我团以1营钳制山西崞县方向日军,以第2营为预备队,以第3营为突击队。在当地群众协助下,第3营秘密进入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攻击,一部份歼击日军警卫分队,其他战士迅速扑向机群,用机关枪、手榴弹向飞机猛烈攻击。经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飞机24架,有力支援了忻口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丁先国仍战斗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1964年9月,他接到周总理办公室的通知,从重庆赶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要内容是西南方向及重庆地区的军事工业和后方战略基地的建设事宜。“父亲一生曾两次受到毛主席召见,汇报工作。”丁渝平告诉记者,“父亲说‘时隔20年,主席竟然还记得上一次见面时的问答话,真是叫我激动’。”

除了丁先国,同样生长在麻城的堂弟丁先德、丁宪法也分别于1930年、1931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可见当时麻城百姓参加红军的广泛基础和巨大热情。”丁渝平说。2009年,在丁先国将军的百岁诞辰之际,“丁氏三兄弟”的子女们决定捐赠父辈生前文物,包括军装、勋章等物品资料120余件,展陈于麻城红军三兄弟文物陈列馆。

红色传承:

青年参军意愿高

“比起文字和图片,用文物来讲述历史故事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丁忠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革命后代愿意拿出收藏的红色文物,是非常值得鼓励和尊敬的。每件文物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对于年轻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据介绍,麻城烈士陵园内的鄂豫皖红军发展史陈列馆中也展出着多件红色文物,其中包括王恩厚亲属捐赠的一个八件套的手术器械。王恩厚出生于麻城,曾师从白求恩,在军队中担任军医抢救伤员。这套手术器械为解放军从国民党手中缴获,每件器械上均印有英文字母,经查证,器械分别来自美国海、陆、空三军,是珍贵的战争物证。

“麻城现有革命战斗遗址、遗迹200多处,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红色遗迹学习参观已成为本地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丁忠介绍说,“到2020年,麻城已经连续8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麻城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在当地年轻人中代代相传。“麻城参军的人非常多,麻城总人口有126万,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一共有4万多人。”丁忠告诉记者,“年轻人踊跃参军,甚至会出现名额不够的情况,真正实现了把最优秀的人送到部队去,支持国家的军队建设。”

丁渝平记得,她曾无数次和父亲聊起老家、聊起雪山草地、聊起太行山……“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聊着聊着,父女俩一起唱起了革命歌曲,豪迈地连着唱、连着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彤彤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