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产教融合会使职业教育冲破偏见吗

2021年04月27日 19:17:1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郑新钰

“等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科学家、企业家、医生、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受大众尊敬的职业才有吸引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职业学校”“学门手艺进工厂”在许多中国家长的心中代表着教育的失败,也折射出不少人至今仍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规划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痛点堵点亟待解决?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生源质量偏弱

学生心理教育须重视

有媒体曾对三省六市1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高达73.08%的企业认为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术人才的缺乏”。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开宗明义地点明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会公众普遍还是对职教生存有偏见。生源质量偏弱、学生心理教育缺失等仍是职业教育不容回避的痛点。

王宇是一所西部地区重点技工院校的高级讲师,在她30年的教学经历里,上课时被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是“家常便饭”,学生跟老师顶嘴的事也屡见不鲜。

“学生轻则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重则打架、发生校园霸凌事件。”分析起职业学校学生难以管教的原因,王宇认为,除了简单的“学习不好”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许多孩子都存在心理问题。

王宇告诉记者,一个50人的班级,农村孩子占九成以上,不少学生都是被隔代人抚养长大,有些甚至是在亲戚家长大,“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在初高中时就因学习不好被老师、同学和家长厌弃,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欠佳,来到职业学校后,从心态上就放弃了自己。”在王宇看来,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只有让学生增加自我认可感,才能根本性地解决一些行为模式出现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2020年、2021年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足以证明职业教育愈发受到国家重视。

“招生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因为高中和大学也在扩招。学校生源目前仍以农村孩子为主,城市里的孩子万不得已才会选择职业学校。”王宇说。

教师薪资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高新技能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受到社会偏见歧视,就连职业学校的老师也处于教师体系“鄙视链”的下游。

川妹子翟晨2016年硕士毕业后,选择进入重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就职,但就在近日,翟晨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待遇差、上升空间小、社会认可度低是她离职的重要原因。

“我们基本工资很低,只能靠课时费赚钱,可就算每天上到五至六节课,一个月到手也就4000元出头。一些教龄超过20年,职称已经是高级讲师的老教师,工资也就比年轻教师高几百元。”翟晨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虽然这两年职业技术学校提高了教师入职的门槛,但优秀的老师普遍留不住,年轻教师离职率非常高。“出去学习和培训时,提起自己是一位职业学校的老师,会感到难以启齿。”翟晨坦言道。

记者采访后获悉,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是自负盈亏的模式,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因此,为了提高学校营收,除教学压力外,教师身上还背有招生任务。

“每个老师都被安排了招生指标,完不成还要扣钱。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都在‘挤破头’往初高中或企事业单位考,人才流失很严重。”翟晨说。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其中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意见》提出,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职业院校的老师与普通院校的老师有点不一样。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实践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能力,更要求实践教学的能力。所谓双师型,就是老师既持有教师资格证,又有技师证书。”王宇说。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抽取天津、吉林、浙江、江西、云南、宁夏6个省市区,组织开展了实地督查。

4月2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督查发现6个省市区存在7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其中就包括“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教师待遇落实有差距”。

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投入的支持重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

此外,还需留意的是,在双循环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会更高,势必需要职校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产业技能人才。

但据翟晨透露,学校招生简章上提到部分高新技能专业基本形同虚设,因为师资力量匮乏,“根本没有老师来教学”。

产教融合进程慢,企业缺少

课程和实训设计话语权

要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答案必然是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实操二字,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职业教育如果单靠职校的力量难以提高培养质量,还需要跟市场和企业紧密结合。

记者了解到,在投入保障上,2004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紧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2012年以后,我国又大幅增加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证学校的运转经费;但在校企合作上,仍有不少堵点待打通。

“我们会给学校‘下订单’,要求学校定向培养一些专业的技能人才,但是这些学生很难满足‘毕业即上岗’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的跟我们企业需要的仍存在差距。”一家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是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上述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企业在学校的课程、实习等安排中缺乏话语权。

“企业在职业院校开课需要成本,如果职业学校与之无关的必修课太多,针对实操的训练课安排得又太少,那企业就得在成本核算上有所顾虑。”储朝晖提醒,未来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注意两大关键点:一是充足的经费投入;二是职业教育要与市场亲和,依法保障其市场的主体权利,而不能成为政府的下属机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意见、下发文件,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具体到落实,却存在概念多于实质、流于形式的问题。

熊丙奇认为,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和高质量,唯有走类型教育之路,否则,如果仍把职业教育作为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参照普通教育模式办学,职业教育将更加被边缘化,这将影响我国整体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并保障质量。

“由于缺乏有力的统筹管理,发展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这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加以理顺。”熊丙奇说。

1998年版《新华字典》中,关于“前途”一词,释义了这样一段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眼下,随着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期待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完善。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大国工匠”出现,书写更多“技能点亮光明前途”的精彩故事。

责任编辑:李彤彤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