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国家级经开区考评新规:

有进有退 区域分类

2021年11月29日 16:05:4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中心城区的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新社发 罗星汉摄

国家级经开区迎来新的考评办法。日前,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再次受到关注。

当下,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如何保持发展活力?新的考评“指挥棒”又将给国家级经开区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梳理和采访。

230家国家级经开区

GDP占全国比重10%

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12个城市设立了首批14家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布局不断向内陆扩展。目前,全国现有230家国家级经开区,遍布31个省(区、市)。

国家级经开区结出了怎样的果实?“30多年来,国家级经开区不断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如是说。

数据显示,作为重要的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开区贡献了全国1/1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5的工业增加值,是国内大循环的区域支点;贡献了1/5的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额,有力联结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国家级经开区成功之道有哪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一方面国家赋予的针对性支持政策和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使其通过筑巢引凤不断提升对内、外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国家级经开区充分发挥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载体作用,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

“此外,国家级经开区还搭建了内通外联的国家级平台,在促进双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它面向市场需求构建了创新创业的投资环境,通过市场选择主导产业并构建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刘向东说。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国家级经开区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其中就包括国家级经开区间日趋激烈的竞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此深有体会。今年初,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办公室发布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从全国角度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对生物医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企业入区存在威胁。另外,从津冀区域来看,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的发展导致替代效应加强。天津通过行政区域的调整、金融服务平台的打造等措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招商环境不断完善;河北京津沿线区域重点发展白沟、廊坊等开发区,这些区域依托土地储备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逐年提升。

除经开区间“内卷”外,经开区政策边际效益也在递减。“目前,自贸区、新区、综改区等都在开发开放领域探索,尤其是在自贸区模式引领开发开放向全国推广的背景下,经开区政策高地优势相对减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这种情况下,未来国家级经开区如何保持发展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陈耀认为,相关园区在此过程中应树立全球视野,面向国内需求,结合当地优势。

“把握世界新一轮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关注可能产生引领性成果的重要领域。同时,面向国内重大发展需求,聚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卡脖子’技术。此外,发挥当地产业、政策、资源等特色优势,和其他区域进行差异化竞争。”陈耀说。

在刘向东看来,当下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要从开始的加工贸易转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一些国家级经开区需要解决园区研发功能不强、整体融资能力较弱、融资渠道不宽和营商环境仍有待优化等问题。

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从开始的14个到现在的230个,随着国家级经开区队伍不断壮大,其区域协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1月,商务部召开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专题新闻发布会指出,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中西部地区部分国家级经开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今年1月,商务部召开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专题发布会指出,国家级经开区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部分开发区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改革开放动力弱化等问题。

上述情况在数据中也有体现。从数量分布来看,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东部地区有112家,中部地区有68家,西部地区有50家。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接近中、西部之和。就发展水平而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4万亿元、2.7万亿元、1.6万亿元。东部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远超中、西部之和。

刘向东认为,当前国家级经开区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开风气之先和吸引外资集聚有关。随着我国内陆开放经济越来越重要,国家经济开区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布局。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开发区可以有哪些作为?受访专家认为,沿海发达开发区在着力引进、发展全球顶尖技术的同时可以将原有产业、技术、经验向中西部开发区辐射,形成开发区内部的资源流动与整合。

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宗长青介绍,“十三五”时期,商务部大力支持跨区域合作共建,推动28家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对19家边合区、跨合区开展对口帮扶,安排对口帮扶资金4510万元,推动投资合作项目68个。同时,推动东部地区6家国家级经开区与赣南4家国家级经开区开展结对共建,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产业协作,促进中西部园区提升发展水平。

此外,支持成立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开发区对话500强”交流会等。

退出机制如何设置

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进有出方能激发活力。2016年版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提出,对所有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全国统一排名,连续两年进入最后5名的报国务院批准后退出。

记者注意到,自1984年以来,全国累计批复设立232家国家级经开区,其中2家已经国务院批准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

2020年1月,由于连续两年在商务部的考核评价中排在倒数5名,甘肃酒泉经开区被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成为国家级经开区建设35年来首个被“红牌”罚下的成员。

时隔一年后,宁夏石嘴山经开区也被“退群”。石嘴山经开区在2019年考核中排名倒数第4,2020年排名倒数第2。

陈耀认为,各个国家级经开区所处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在对国家级经开区进行考核评价时,应有所差别,分类指导,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为了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力量。

刘向东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要确保经济开发区有进有退,则意味着国家级园区的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具有可操作性,为此需要完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成效的评价标准。同时,健全经开区完成使命退出后的转轨机制,依据发展阶段和形态转入其他功能国家级园区,鼓励国家经开区通过先行先试自行探索摘帽退出的新路子。”

记者注意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按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原则,加大倒逼力度,按东、中、西部地区分类考核排名,解决东部、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无退出压力的问题。

同时,加大退出频次,即连续三年内有两次进入本地区(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划分)最后5名的纳入降级备选名单,商务部根据两次考核平均得分情况分地区研提降级建议名单,报国务院批准后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

此外,在原有考核规模、比重指标为主基础上,新增“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5项增速类指标,解决国家级经开区过去以考核存量为主、考核位次固化的问题,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特别是位次落后的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发展、后来居上。

新闻链接

这些“区”如何区分?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主要是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措施,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并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国家级新区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新区的建设带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有辐射效应。目前,国家级新区共有19个。

●经济特区

为了稳妥推进改革,我国一直采取先局部试点、再推广经验的渐进式改革策略。改革开放早期,曾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与特区在性质上比较接近,但试验内容更明确。目前,经济特区共有7个。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同的产业之间如何互补,突出产业的集聚优势,政府都要发挥较大的作用。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共有230个。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目前,国家级高新区共有169个。

●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指在我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目前我国自贸区共有21个。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9日  第04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商务部
  • 经开区
  • 考评
  • 新规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