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非遗传承 点亮多彩童年暑假

2023年07月30日 17:48:08 新华网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11岁的小学生韦雪菲;右图为韦雪菲跟着妈妈学习打油茶(照片均摄于7月6日)。韦雪菲说,以前都是妈妈打油茶给她喝,这个暑假她一定要学会打油茶,然后打给妈妈喝。

暑假期间,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民族文化进乡村、举办民俗体验活动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芦笙、民歌、蜡染、刺绣、陀螺等非遗文化项目,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10岁的小学生梁芝珍;右图为梁芝珍跟着妈妈学习捶打亮布(照片均摄于7月5日)。亮布是当地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制作要经过浸染、捶打、晾晒和涂蛋清等多道工序。梁芝珍从小就跟着大人学习捶亮布。

暑假期间,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民族文化进乡村、举办民俗体验活动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芦笙、民歌、蜡染、刺绣、陀螺等非遗文化项目,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9岁的小学生梁文雄(7月5日摄);右图为梁文雄跟着爷爷学习吹奏芦笙(照片均摄于7月6日)。梁文雄很喜欢吹芦笙,每到假期,他都会跟爷爷、爸爸学习吹芦笙。

暑假期间,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民族文化进乡村、举办民俗体验活动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芦笙、民歌、蜡染、刺绣、陀螺等非遗文化项目,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俐娜

非遗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