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东枣庄: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2023年08月14日 15:25:02 新华网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右)边创作边传授徒弟刻绘技法。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在直播推介葫芦刻绘作品。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谢爱军在制作古琴。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王新娟在调试古琴。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8月10日,在枣庄市山亭区非遗展示中心,工作人员在直播推介非遗作品。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俐娜

手工艺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