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广西文化建设擘画新图景——花开千树四时新

2021年06月30日 15:58:36 来源:广西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上,用如椽巨笔勾画了一幅幅壮丽图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坚决遵照中央部署,紧紧围绕文化小康目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回应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大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之花绽放时代芬芳——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奋进时代聚力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电影《刘三姐》主演黄婉秋回信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光辉照耀下,脚踏坚实大地,深耕八桂芳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讲好广西故事、中国故事——电影《黄大年》《秀美人生》《又是一年三月三》,舞剧《花界人间》、歌剧《扶贫路上》,电视剧《北部湾人家》《沧海丝路》等引起热烈反响……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图书、曲艺、杂技等佳作迭出,屡获大奖,“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等文艺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增强。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改革开放前沿,在脱贫攻坚现场,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广西文艺工作者深耕细作,厚积薄发,深刻而生动地记录着伟大时代铿锵前行的步伐和历史性成就,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凝心聚力。

“艺”心向党,礼赞百年。今年5月,“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盛大开幕。65台参展剧目汇聚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的优秀成果,展现壮乡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满怀赤诚——《血色湘江》《百色起义》《英雄虎胆》《苍梧之约》《鸡毛信》等回望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展示红色基因在八桂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黄文秀》《新刘三姐》《致青春》等聚焦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展现八桂大地新颜新貌……

四时花似锦,文苑气象新,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坚定,脚步铿锵——

夯土培基,立柱支梁。“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的通知》,积极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新时代广西文艺发展提供新支撑、注入新活力。

国以才兴,业以才立,我区积极实施系列人才工程,通过文艺家签约制度、文学创作招标工程、“传帮带1+2”工程、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评选等,建设起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坚守阵地,守正创新。广西加快推动全区“融入一朵云、共建一个端、织就一张网、形成一盘棋”媒体融合格局形成;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同向发力,打通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搭起党心民意桥梁。

因时而兴,乘势而上。我区文化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强化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融合;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拓展,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为美好生活添彩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城南社区农家书屋,县民族小学的师生们正在开展“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该县在132个农家书屋设立红色阅读专区,使之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传承红色基因。

刷脸入门,手机办证,智能借书,异地还书,全程自助。位于北海市涠洲岛上的广西首家海岛智慧书房与北部湾经济区的8所公共图书馆联网成片,共享400万册图书资源,读者手持一卡,即可通借通还,畅享八桂书香。

走进玉林市容县石寨镇石寨村,脱贫致富后的村民们文化生活变得跟城里一样多姿多彩。在当地新建的村级文化中心,综合楼、文化宣传长廊、舞台、灯光球场和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动场景,构成了丰富的时代文化景致,一张张愉悦心灵的笑颜,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高度肯定。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民小康应有之义。我区找准核心价值观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广西群众艺术馆新楼等文化场馆投入使用、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广西民族剧院等项目相继开工。截至2020年,广西共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29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9.5%,所有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缆“村村通”,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广西经验。

提升效能,推进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广西115个公共图书馆、124个县级文化馆、117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美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1.5万多个基层文化阅览室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人均拥有图书文献数量逐年提升。创建全国首家公共图书馆“高铁读书驿站”,创新推出“走读广西”文旅融合品牌。

塑造品牌,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广西全民阅读月、广西戏剧展演等文艺活动辐射效应不断提升;“南国之声”“民族戏苑”等驻场演出,“魅力北部湾”“桂林百姓大舞台”“鱼峰歌圩”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变“送文艺”为“种文艺”;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广西八桂同映电影院线打造电影“十进”品牌,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扎实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要让群众看着舒心、用着称心。2019年起,我区发行推广文化惠民卡,推动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八桂书香浸润心田。全区各级文艺团体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全区1.7万余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1.3万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基层一线,为百姓美好生活添光赋彩。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文化自信筑基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母体和文化基因中寻求智慧、汲取滋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历史必然,更是时代要求。我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振民族文化自信,加快“走出去”步伐,奏响八桂和谐之音。

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零”的突破。承载千年骆越文化精魂的岩画,向世界讲述动人的广西故事。

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广西将“壮族三月三”这一壮乡先民留下的珍宝,打造成“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先后出台,全区形成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今年6月,壮族天琴艺术、北海贝雕等18个广西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了全区14个设区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全覆盖。壮锦、绣球、芒编等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农村群众就业增收,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为乡村振兴打开新思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广西积极配合国家外交文化大局,发挥地缘优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钻石十年”,东盟成为广西文化产品最大进出口伙伴,广西与东盟合作进入更广阔天地——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国—东盟戏剧文化周等跨国文化交流不断创新,与东盟国家合办《中国剧场》,文艺精品走出国门,广西出版积极海外布局……充实的文化自信、丰硕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广西开放、美丽、自信的新形象,动人的中华故事唱响时代新声。(记者 秦雯)

责任编辑:李彤彤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