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 > 本报原创

草原变美人变富 内蒙古兴安盟推进乡村振兴

2018年04月02日 08:55:0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宋浩

zgcsb2018040220p11_b.jpg

班子建设部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村部

zgcsb2018040220p9_b.jpg

集体经济:良种场村的合作社产业园区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内蒙古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副新时代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崭新蓝图。

  乡村振兴怎么干?乡村经济要如何发展?地方落实有哪些新举措?2月20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国家十四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在8天时间里同十九个行政村的各级干部和村民进行访谈,看到了当地在乡村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深刻感受到了人们对振兴乡村发展的信心。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稳固基石

  在科右前旗中信村的村部,当记者问起支部书记刘海军以前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怕下雨”。看到记者不解,刘海军说道:“前些年,我们村连路都没有通,好些老百姓还住在土坯房里,顶子上铺点玉米杆然后糊上泥。泥这玩意最怕啥?最怕雨!所以一到雨季,所有村干部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上,看到雨大了,就得挨家挨户往出拉人,行动不便的,干部就要往外背。” 而如今的中信村,老百姓都住进了崭新的水泥房,孩子们能在现代化幼儿园学习,村里还专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人士修建了幸福院,刘海军再也不怕下雨了。

  阿尔本格勒镇白辛嘎查书记刘高娃,带记者参观了村里土地整理成果。“我们村对现有2.6万亩耕地进行综合整治,将田、水、路、林、村、渠、电等一并纳入,既提高了地力,又增加了产出,初步估算整理后每亩可增收300元,人均年收入增加4200元,这些可都是硬硬从地里 “整”出钱来!”说到这些,刘高娃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里具备条件的村子,都在土地整理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理想收益。阿尔本格勒镇镇党委书记史连福告诉记者,类似白辛嘎查这样花大力气进行基础生产设施改造提升的不在少数,并且都实现了提质增效、以地生财。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为这里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乡村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新的村落是村民们温馨的家园,便捷通达的乡村公路是村民们的致富之路,升级改造后的基本农田是村民们奔向小康的希望摇篮。兴安盟的乡村,上下同心、夯实基础,谋出了一片长远发展的精彩好局。

  基层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之魂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才能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

  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新艾里嘎查曾是全旗闻名的“上访村”,村民分为几派,若被提名村支书不与自己同一派系,就不参加选举,导致村里多年没有支部书记,村部工作基本处于瘫痪。后来,镇党委班子下足功夫,终于选出了村民心目中威望较高的、以致富带头人呼格吉乐图为核心的村委班子。在新班子的带领下,新艾里嘎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此,好腰苏木镇受到了兴安盟盟委组织部、科右中旗组织部的高度认可。

  说起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曾任扎赉特旗组织部长、现任扎赉特旗人大主任的额尔敦深有感触:“我去过好多村子,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凡是发展比较好的村子,都有一个好班子带队,凡是村干部素质比较过硬的,这个村子就差不到哪里去!”在额尔敦看来,村两委班子的建设是振兴乡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一定要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领路者。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进村之后要找村部有个“窍门”,那就是看哪里有五星红旗在招展。这看似很小的一点变化,却真实反映出了基层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了百姓发展致富的指路明灯。在每一个村部的墙上,都挂着村里班子的分工和职责,也挂着村里工作的完成进度表,无形之中鞭策着村干部倾力向前。

  现在,兴安盟各基层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村党员微信群,及时把党的政策传达到每一名党员,提高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把嘎查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最基层的战斗堡垒。

  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只有集体经济强大了,乡村的发展才能具有持续的活力,村民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这方面,科右前旗良种场村的支部书记逄学文最有发言权。这个“贩羊”出身的东北汉子,硬是凭着一股发展集体经济的闯劲,从建立养殖合作社开始,陆续发展了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开创了“人人都是社员,家家都有分红,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良种场发展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内,该村人均年收入由2700元跃升到了2万元,村集体也由以前的“空壳村”变为了资产积累逾千万的“厚家底”,获得“十星村”以及旗级示范村、盟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合作社发展的背后,是传统农业模式的彻底改变。逄学文介绍,“合作社与荷马糖业和五粮液集团及周边的养殖场签了订单,企业订单下什么合作社就种什么,收益早就装进口袋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又从其它村子流转了上万亩土地,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

  在突泉县靠山村的肉驴养殖合作社,村支部书记白旭波带记者参观了新建的驴舍和饲料加工厂。他介绍:“这些驴都是从山东购入的新品种肉驴,出肉率高还抗病,关键还吃的少。这里的80多头驴已经有1/3以上怀了驹子,每年单是小驹子就能为村里创造30多万元的收入。”据了解,近年来突泉县委县政府提出以饲养牛、马、驴等大畜为主,再造一个牧业大县的目标,由政府出面和山东东阿阿胶集团签订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突泉县肉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谈到发展集体经济对振兴乡村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魏明孔教授指出:“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保障。”

  乡风和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至高追求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看村落建设,更要看乡风好不好。而树立一个好的乡风,却是一项持久的工程。

  曾经在扎赉特旗诺勒嘎查,农闲时节村民们都猫在屋里喝酒打牌,农忙的闲暇也大都以喝酒打牌消遣,日子越过越穷。为改变这种现状,两委班子在村里成立了4个篮球队和4个舞蹈队,从此嘎查变了样。驻村干部李文秀告诉记者,如今,白天篮球场喊声如雷,夜晚小广场歌舞不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改变了村民多年来不良的生活习惯。

  乡风变好的同时,生态也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在科右前旗代钦嘎查,镇人大主席于明涛带领记者参观一座超6000亩的山林。据副嘎查长狗胜介绍,这座山林是他父亲2004年从大队承包过来的,经过多年保护和栽培,不仅防范了洪涝灾害,还让山下的庄稼长势更好了。“现在山里还养了30头猪,散养了100多只鸡。这些猪和鸡都非常畅销,很多直销外地,价格要比普通喂养的高出不少。”

  “下一步,镇里准备推广狗胜承包山林的经验,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创收,是个长远发展的好办法。”于明涛说。

  在8天的采访过程中,一个个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建日益增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风生态持续向好的兴安盟普通村落,彻底扭转了记者对这个国家连片贫困区的原有认知。当下,在中央振兴乡村战略的指引下,这片草原正在越变越美,这里的人们也越来越富裕,实现美丽乡村的梦想,已经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也将陪伴在人们奋斗的路上。

    (原标题:草原变美人变富 美丽乡村在路上——内蒙古兴安盟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李彤彤
  • 内蒙古兴安盟推进乡村振兴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