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 > 热点关注

城市建设,地下功夫要做足

2020年01月13日 18:11:5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沙 磊

1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市民关注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给出了回应。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针对小区、道路开挖量大面广给市民带来不便,陈如桂代表市政府感谢全市人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并向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和干扰的市民表示歉意。

此举引来广泛好评,不仅彰显了深圳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价值取向,也意味着今后在地下管廊管理中,统筹规划、有序建设、严格管理等将有更大作为。这让苦于“拉链马路”久矣的市民,无疑有了更多期待。现代化城市建设不仅要把地上的文章做好,地下功夫更要做足。

实事求是地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往往存在重地上规划设计,忽视地下规划设计。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供热和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管线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问题突出。“开膛破肚”影响的是地下空间的“生命线”,暴露的是地下管线的管理漏洞,也无形中制约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比之下,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创造的“共同沟”经验成为地下空间治理标杆,即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路面反复开挖,直接在管廊中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倒逼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拉链马路”与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格格不入,国务院早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拉链马路”说“不”,无疑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题中之义。

可喜的是,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采用全覆盖的干线、支线和缆线三级耦合系统,有效构建了管廊与局部直埋管线的市政保障体系。中心长达3.3公里的地下管廊,纳入了给水、电力、通信等7类管道。管廊引入24小时巡检机器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配备雨水管涵;集成人工智能、AI导航、5G传输等智能化功能。宜廊则廊、宜沟则沟,形成可复制的雄安管廊示范标准。

作为国内最大断面的地下综合管廊,北京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综合管廊地下“巨无霸”深约12.3米。地下一到三层依次分布电力仓、水信仓、燃气仓,综合仓,能源仓。8大类18种管线被有序地收纳和集成在地下。上述成功实践,有利于在城市主政者中形成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浓厚氛围,起到强大的示范作用。

这正应了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的那句话:“地下管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可见,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来祛除“拉链马路”顽疾,不失为城市治理良方。

归根结底,根治“拉链马路”顽疾,需要统一规划,系统思考,集中力量,协调各方。既有赖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从地下空间开发的角度,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又有赖于发挥市场作用,培育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壮大商业性地下空间、地下工程产业开发力量共同发力;特别是在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域,交通繁忙地段,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更要大范围培育。

换言之,一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形成了常态,“拉链马路”顽疾必将在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新格局中无可遁形,进而销声匿迹。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月13日 第 02 版 )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