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 > 热点关注

书记领航 真拼实干

2020年06月30日 09:25:4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杜英姿 郭文治 郑新钰 马 源 冯雅君 综合报道

海南省琼海市:

强化党建引领加快建设海南东部中心城市

■海南省琼海市委书记何琼妹

海南省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2018年以来,琼海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海南省委“要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紧扣建设海南东部中心城市目标,主动适应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特点,积极探索党建与城市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城市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

加强顶层设计

琼海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后,琼海市委立即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委最新精神,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组织党建业务骨干、社区党组织书记前往国内先进地区考察学习。

我们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琼海市开展共驻共建党建联盟活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实施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全面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提出以建立完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党在城市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主线,以开展共驻共建党建联盟活动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并部署一系列具体工作举措,从顶层设计上理顺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上下合力、互联互通、整体推进的城市基层党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建强社区党组织“轴心”

扩大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琼海是一个县级市,没有街道这一层级,因此,市委着重在社区建设上着力,努力把社区党组织这个距离群众最近的一级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以“达标升级创五化支部”为载体,推进社区党组织党务管理、组织生活、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硬件建设规范化的基础上,琼海市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意见》等“一意见三计划”,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人往社区走、钱往社区投、政策向社区倾斜”,不断提升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加强社区阵地建设,近年来琼海市共投入1.3亿元全面完善提升14个社区阵地建设,实现14个社区平均阵地面积大于500㎡,并统一悬挂“中国社区”标识、统一设计场所功能及醒目党建标识、统一设置“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墙。

我们保障社区工作经费,确保各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

我们推动社区党组织减负增效,推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为9类27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为4类54项,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上来。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社区便民服务升级版,开展错时、延时和预约事务办理等事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年均为群众办事约7万余件、提供咨询服务约2.2万人次,解决城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350多个。

构建城市党建联盟

促进城市各领域融合发展

随着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和琼海建设海南东部中心城市进程加快,人口快速流动,大量“两新”组织涌现,城市基层党建情况更加复杂多变,社区党组织人员力量单薄、经费不足的短板更加凸显。

针对这一局面,琼海市委以开展共驻共建党建联盟活动为抓手,将全市14个社区作为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机关单位党建联系点和共建责任区,最大限度把市镇社区、驻区单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党组织的力量统筹整合起来,把党建资源、党建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组织共建。我们采取结对共建、挂钩帮扶、派驻党组织书记等措施,加强社区和驻区国企、“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合力;设立“小个专”等综合党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区域内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实行兜底管理;在城区14个社区组建“候鸟”党支部,把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和“候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抓起来,以党的组织力量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各类组织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推进资源共享。我们按照“党建引领、抱团服务、共建共享”的要求,在不改变成员单位原有属性、组织架构前提下,驻区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打通行政壁垒,组成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党建、教育、文化、体育、信息网络等方面资源和力量,助力创建各类区域化党建主题社区。

促进活动共联。我们持续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为社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帮助;建立“七彩”文艺志愿者服务大队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结合社区实际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帮困、阳光助残、交通劝导、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社区、驻区单位、社区群众等多方活动共联,受到广大市民好评。目前,全市共建立以机关党员和青年团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268个,实名注册志愿者4.2万多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约200场,服务群众4万余人。

以“三市一区”创建为抓手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和治理两手抓、两手硬,整合力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系列创建(巩固)工作,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完善以城市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共同参与、有序运行的基层治理格局。

全市14个社区共划分5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3-5名网格员,由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建立民生服务、困难群众、社会稳定“三本台账”,工作方式从“坐等群众上门”转为“主动下社区服务”,逐步形成“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城市党建新格局。

我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社区讲坛、文化墙等载体,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严格“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和居务协商会制度,强化城市基层民主协商。我们对社区重大事项,以及拆迁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棘手问题,通过民情恳谈、民主协商等方式,组织有关方面和居民群众坐下来协商,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此外,社区党组织注重发挥新乡贤作用,利用节假日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或议事会,为社区事务提供咨询参谋,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党建工作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软环境”。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中,琼海市委依托城市治理网络,组建了一支由609名市直机关和镇村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等组成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实现无缝隙、无死角地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三无小区”、集中隔离酒店等组建成立了3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确保关键时刻有党组织在,关键岗位有党员在;组织市直机关29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835名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融合共进走出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丁晓芳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作为宁波主城区之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起步较早,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构建了以街道为核心、社区为基础、驻区单位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为了顺应城市发展新变化、社会治理新要求,江北区近年来以区域党建为基础、以整片建强为路径、以智慧党建为纽带,结合宁波市城乡融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在组织融合、队伍融合、活动融合、服务融合上深抓不懈,走出了一条融合共进、整体提升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为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整片建强,组织融合

从条块分割到区域一体

围绕部分区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不平衡不协调、交叉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江北区按照“地缘相近、协调便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行“区域共建+片区下沉”治理模式,通过推动基层党组织重心下移、整片建强,带动片区内各类党组织联建共建、齐头并进。

强化龙头带建。江北区在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单位片区组建以其为龙头的区域联合党委,辐射带动周边各领域各单位整片建强。比如文教街道党工委以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不变为前提,吸纳区域内非公企业党组织、共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等组建了北岸区域联合党委,共有在册党员821名。

探索连片同建。江北区在城乡发展建设新区域或整片拆建区域统一规划设计,高标准成片推进党建示范片区建设。比如孔浦街道党工委将宁波大学东门商贸街打造成一个集青年众创空间、商贸街区、青年文化中心于一体的“云创1986青年小镇”,实现“校园大集市”的涅槃重生。

采取抱团共建。江北区在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和楼宇推行党建联盟,推进党建共同体建设。比如白沙街道党工委将日湖畔“5号空间”打造成一个以党建为主体、以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组织孵化为两翼的创新型城市党建综合体,荣获省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荣誉。

推进商圈合建。针对新业态、新领域集聚发展的态势,江北区以“产(行)业链+党组织”“商会+党组织”模式优化产业集群,推动党建共强、产业带强。比如中马街道依托外滩商圈综合党委打造老外滩沿线创业创新示范片,服务推动辖区1200多家两新组织协同发展,助推国家级步行街创建。

创新机制,队伍融合

从单向发力到多方协同

围绕社区书记选育难、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物色难、党员管理尤其是流动党员管理难等问题,江北区放开视野选优配强城市基层党建骨干力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员动态管理。

领雁书记共选。江北区通过“竞标选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社区书记,实现定事、选人、履职的有机连接;建立常态化选派“第一书记”制度,累计从机关选派150余名“第一书记”,集中帮扶后进基层党组织;探索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公开选聘,如金田铜业开出高薪待遇选聘党务工作者,推动企业党建工作跨越提升。

党务力量共育。江北区推行职业化管理,建立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才库,规范职责任务、报酬待遇、评价激励机制;推行市场化选配,通过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选等方式选配党务工作者,促进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行专业化培训,实施基层党务工作者轮训工程,成立宁波首个以党员名字命名的党建工作室“方红珠工作室”,实行党务培训并进行资格论证,目前全区80%以上社区党务工作者取得了社区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党员队伍共管。江北区开发建成覆盖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的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监控预警、关系接转等功能;建立“锋领指数”考评网,实行动态考评、积分管理,分类评出先进和落后党员,3年来全区已评出121名警示型党员、不合格党员并对其加强教育管理。

开放载体,活动融合

从单一封闭到灵活便捷

围绕新形势下城市党员结构多元、流动性强、差异性大这一现状,江北区树立开放共享思维,设计了一批灵活多样的区域化平台载体,推动组织生活联动、支部活动联搞,加强不同区域领域之间的交流和互补,有效激发党建活力。

建立开放基地。江北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和城市文化,分领域打造了33个遍布全区、各具特色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打造“10分钟党建阵地保障圈”,建立外滩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等49个枢纽型、区域性党建阵地,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开展活动。

设置开放课程。江北区开展特色党课进基层行动,广泛吸纳支部书记、先进典型、专家学者、优秀党员等组建成立“红色讲师团”;推出个性化创意组织生活菜单,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的需求;组建青春党课微报告团,把话筒交给80后、90后年轻党员,“棚改背后的红色密码”“小菜鸟也有大情怀”等党课反响强烈,小团队讲出了大道理。

推行开放活动。江北区绘制三维党建地图,把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初心讲堂”等党员活动阵地标识在地图上,发布60余个创意组织生活案例,线上线下承接活动订单;制发党员IC卡,创建网络E支部,党员可以凭卡跨区域、跨支部、跨行业参加党的活动。

整合要素,服务融合

从传统粗放到智慧精准

围绕基层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工作不落地等问题,江北区将城市党建与“三服务”活动相融合,结合“三民行动”“代表夜聊”“委员议事”等载体,采取“精准滴管式”服务。

服务平台集约化。江北区强化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联手共建全天候、不打烊的“一网一终端”公共服务平台。“一网”即开设党员志愿服务网,“一终端”即建立“We志愿”手机终端,目前全区已有8.5万名志愿者完成注册,总服务时长达到38万小时。

服务组织网格化。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江北区采取一网格一支部(小组)、多网格一支部等形式,按照“1+1+X”模式配强网格力量,即1名骨干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1名基层干部担任网格党建指导员,若干名网格内在职在册党员、社区干部群众等共同参与。复工复产返程高峰期,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实行三人排查组“网格化”管控,构建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格局。

服务力量社会化。江北区坚持“党建引领、两新携手、服务公益”的理念,以党建资源引领撬动社会资源,连续6年举办“公益集市”活动,推行公益众筹“零距离”,近年来共有330多家非公企业、210多家社会组织、5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踊跃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凯福莱特种汽车党支部全体党员带头放弃休假,提前到岗,带动超7成员工返岗投入生产一线,2月份即加班赶制100台负压救护车,全力支持全国各地防疫工作。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委书记杨俊民

近年来,随着人口快速集聚,社会结构、组织形态等深刻变化,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城市基层治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适应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新要求,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紧扣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太原建设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契机,以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万柏林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作用,区域内实现了“居住地零确诊、零聚集性病例”目标,在抗击疫情斗争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强化政治责任意识

实施一把手工程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万柏林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召开区委常委会、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我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始终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街道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社区书记“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抓党建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018年以来,我们针对一些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创新实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信访矛盾突出、基础工作较差的村改居社区任职,破解了部分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无人可选、有人难选”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社区书记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改革创新意识

切实做强街道做优社区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做强街道、做优社区是“先手棋”。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做强街道,积极实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街道机构设置,统一实行“五办两中心一站”模式;真正赋权街道,明确赋予街道对规划参与等6项权力,同时,积极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增强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切实为街道减负,取消对街道经济考核等指标,让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加大投入保障,通过“减上补下”为乡镇街道增加254个事业编制、核定44个事业副科级领导职数,增加行政副科级人员20名,并按每年每个街道不低于120万元列入财政全额保障,确保街道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我们坚持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做优社区,大力实施社区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工程。近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500平米以上,其中1000平米以上占比68.5%;实施达标创优行动,出台了《万柏林区新时代基层党支部达标创优2018-2020年行动实施方案》,采取“标准化+特色品牌”措施,针对不同区域服务对象特点,打造一社区一服务品牌。

我们实施社区“加减法”,增加投入保障,每年每个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按不低于14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保障,并安排20万元“惠民资金”,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积极为社区减负,明确社区权责清单,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使社区由“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

强化系统思维和开放意识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城市基层党建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区委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开放意识,以“公转”带“自转”,积极破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困局,推进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不断提升整体效应。

纵向上,我们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龙头和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把区、街道和社区三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形成一盘棋,并明确三级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制定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

横向上,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共联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特别是高度重视做好街道社区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共享,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吸收200余名驻区单位、社区民警、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逐步实现了由体制内党建向“两新”组织党建,由封闭式单位党建向单位、行业、区域党建互联互补,初步形成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万柏林区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服务管理网格化,遵循合理划分社区网格,配齐配优网格要素原则,全区共划分561个网格,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党建、物业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一张网全覆盖。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中,我们发挥治理网络优势,充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同时,我们还建立起“社区+物业”“干部+党员+群众”和“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等联动机制,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我们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区、街道和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一站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做好服务供给精细化,建立一支500余人的“街巷长”“小巷管家”“楼院长”队伍,借助智能手机APP和区智慧化综合指挥平台,实现网格一呼、服务即到。

我们积极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为民办事解难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文明交通等13项整治,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真正让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有温度、更有质量。

吉林省临江市:

构建边境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吉林省白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江市委书记 钟铁鹏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边疆发展稳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临江市作为吉林省东南部边境县市,始终聚焦抓振兴、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党建强发展强,集中发力破解动体制、动资金、动人员等难题,构建起党建引领、条块联动、区域统筹的边境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推动临江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党委领导作用

破解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难题

近年来,临江市委按照全省城市基层党建“五大系统”建设部署要求,突出实施“红固工程”和“书记一号工程”,形成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双向并进的治理局面,并在实践中突出抓制度执行和抓书记治理“两个关键环节”。

坚持“三项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临江市委为健全完善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基层治理合力,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定期议党会议三项常态化、长效化的议事制度,聚合54个部门下好“一盘棋”,整体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撬动“三级书记”上前台抓治理。临江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市委书记带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带动62名街道部门书记主动认领“书记项目”,解决资金缺、资源少等问题;推动22名社区书记紧盯基层治理问题,服务居民群众。各级书记累计解决各类重点难点问题540余个,实现责任立体化、工作协同化、能力多维化。

做强街道统筹轴心

打通资源整合条块壁垒

街道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只有善借台、巧搭台,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积极性调动起来、各路资源整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基层治理实效。

构筑“同心圆”,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临江市突出发挥街道“大党工委”作用,由县级领导任“大党工委”书记,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之间双向列出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协商确定项目清单,逐项进行解决,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共耕“治理田”,建立多元聚合责任制。临江市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选优配齐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同步落实街道“五项权力”,确保街道与驻区单位之间互评互促、形成制约。

同下“一盘棋”,点燃“多核多元”红色引擎。临江市推行“6+1+N”工作体系,通过延展服务领域推动机关、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研究本领域的党建工作,通过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确保各领域党组织参与街道社区“大合唱”。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

城市基层治理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只有以党建资源撬动各类资源,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才能真正起到治理作用。

建立“四级闭合”民情处理机制。临江市依托智慧社区综合治理平台,建立起网格、社区、街道、部门组成的民意诉求“四级闭合”机制,手机App及时上传问题建议,各层级责任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查看、认领、受理诉求,市委、市政府对效率低下、久拖不决的部门进行督办、通报、问责。“四级闭合”机制推行以来,累计办理各类民意诉求4200余件,整体办结率在80%以上。

建立“居企共治”自维自治体系。临江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在有物业服务的小区建立“物业+业委会+居民”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共商共管的管理模式;在老旧小区全面推行政府统筹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并同步推进物业进驻、业委会及居民自治小组成立,逐步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建立“群策群力”应急管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临江市着重落实“五级书记抓防控”责任制、五人包保责任制,重点发挥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作用,统筹辖区内各领域党员干部、志愿者2100余人共同开展外来人员登记、入户排查、调度汇总、小区消杀等工作,保证全市“零感染”,为做好党建引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紧扣党建核心要素

打造专职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打造能力“精而通”、服务“活而新”、管理“准而强”的专职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针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临江市委做好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三篇文章”,蹚出了一条新路径。

以分类定岗、分级定薪、分工定责的“三分三定”管理体系促职业化。临江市根据社区地域位置、人口规模、日常工作量等要素,为全市22个社区核定383个岗位,将社区“两委”成员和社区工作者全部纳入“社工岗”管理。全市陆续公开招考大专以上社区工作者107人,其中70%是“90后”的年轻力量;参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标准为“社工岗”人员核定工资,人员整体收入增长近35%。

以全员培训、创新学习的“一全一创”培训形式促专业化。临江市坚持每年对社区干部普遍开展两次域内轮训、择优开展一次域外培训,积极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王娟社区工作者工作室”,为全市社区工作者提供学习提升、交流互动的平台。

以考日常、考年度、评星级的“两考一评”督促机制促规范化。临江市建立《社区干部日常考核管理办法》《社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最大限度避免社区干部日常管理使用的随意性、简单化和工作失范;开展“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社区及干部个人进行量化打分和分级,从高至低给予不同奖励,激励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作风。

树牢大抓基层导向

持续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场所建设和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质量。临江市委克服财政困难,坚持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注重满足多元需求。临江市连续多年对社区活动场所进行“递进式”改造升级,在硬件、软件配套过程中,先后打造了一批创业就业培训、儿童托管等特色功能室,引导有条件的驻区单位将党建、教育、文体等场所面向居民群众开放,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持续注入“源头活水”。临江市委优先将社区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列支1300余万元专门用于满足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党建活动、日常办公需要。同时,临江市委根据基层实际适当下拨党费,为党组织开展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着力打造党爱家园。临江市在建国街道解放社区建立“家之味”公益餐厅,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午餐,让党组织充满爱的共识、家的温馨、党的温暖。

临江市委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充分释放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确保了稳边固边强边国家战略落到实处。临江市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等荣誉。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

以创新实践答“三问”破“三难”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委书记 祁小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层治理环境日益复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政治服务和引领功能,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运用系统思维、求解思维,答好组织如何“统”起来、基层如何“强”起来、治理如何“活”起来三个问题,着力破解统筹联动、强化基层、有效治理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下好统筹联动“先手棋”

一是“集中组建”扩大有效覆盖。我们推进建组织、扩覆盖行动,连续3年开展“党组织集中组建月”,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融合带建、集聚联建等方式,推动党组织覆盖率达90%以上。辖区3个街道全部推行“大工委”制,40个社区全部成立综合党委,配备专兼职委员381名,先后建立网格党支部231个、楼栋党小组355个、选聘党员中心户563人,构建起“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

二是“三级联动”强化区域统筹。我们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党建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调度部署、每年培育5个城市党建示范点、推广5个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同时,总结推广福山园万科社区“共治理事会”有关经验做法,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四位一体”区域共建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576件。

三是“两大工程”突破新兴领域。实施非公党建“拓面提质”工程,成立园区综合党委,设立全省首家“园区党建公积金”,建设7200平方米全省一流的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和4个党建指导站,实现园区党的建设全覆盖,有力推动党建引领、园企共兴。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创新提质工程,建设5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同步成立创业园党委,设党总支4个、党支部16个,联合党支部3个,吸纳党员358名;与全国一流的服务机构“上海恩派”深度合作,对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注册备案社会组织达479家,是2014年的两倍多。

建强街道社区“主轴心”

一是强力投入做加法。区里全年投入资金1.6亿元,社区运转经费平均9.5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个社区30万元,达全市最高标准;设立两新党建专项经费,每个党组织每年2万元、党务工作者每人每年2400元;实施党建引领小区善治工程,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个;招考社区工作者105名,每个社区配专职人员5人以上;建立全区党务人才库,选派党建指导员120余名,招聘党务工作者12名、网格员400余名、楼栋长1700余名。

二是职能优化做减法。我们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的“1+5”系列文件,细化制定街道权力清单,严格落实街道对区直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派驻机构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参与权等5项权力,理顺街道与部门关系,3个街道全部设立综合执法办,配备专职人员5人以上,增强街道对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领导的权威、统筹的机制、协调的底气、兜底的抓手;全面取消中心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厘清街道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实行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出台文件厘清上级部门和社区权责关系,对13项不应由社区承担的职能进行清理,承接全省城市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工作模式,精简检查评比事项,保障社区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

三是信息联通做乘法。建设覆盖40个区直部门、8个镇街园、254个村居社区的可视党建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远程培训、指导监督、便民服务等功能。开发智慧党建平台并与现有的可视党建管理服务系统和“雪亮工程”有机对接,形成手机、PC、网站、微信“四位一体”支撑体系,打造省市一流的教育、服务、治理“三位一体”智慧平台,打通基层党组织之间信息数据的“中梗阻”,有效发挥了信息化服务的“乘数效应”。

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一是平台化治理增效力。区里成立副科级单位,配备6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三级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区级不低于5000平方米、街道不低于1500平方米、新社区不低于1000平方米、老旧社区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构建“一中心、多节点、广覆盖、功能优”的阵地网络;明确各中心服务标准,配强工作力量,统一编号管理,实现功能设置、服务流程、日常运行、绩效考评“四规范”,同步建设4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完善140余份资源共享清单,打开大门、融入基层、聚集人气,将三级平台打造成党员群众之家、基层治理节点和城市党建“实体支撑”。

二是多元化治理聚合力。我们实行机关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91个部门单位每个至少联系1个社区,4700多名干部每人联系20户家庭,每月开展集中活动,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每年至少解决5项实事,建立走访纪实、三级调处、督导考核制度,推动资源下沉、提升治理效能,去年以来,帮扶困难群众310户、认领项目480余项,解决问题900多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每个社区每年拿出不低于10万元经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建设3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党建基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2家,实施特色项目73项,受益群众4.3万人;扎实开展“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街道全部成立“红心物业”党建联盟,社区全部成立“红心物业”党建联席会议,组建物业公司党支部8个,在11个小区成立业委会,推行小区党支部和物业公司党支部、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交叉任职率达67%。

三是网格化治理显威力。推进“一网统筹、多网融合”,将街区、片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居民小区等划分400个网格,建立起社区结“网”、街巷连“线”、小区布“点”的全覆盖网格体系,把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资源下沉到网格和楼栋,构建以社区和网格党组织为龙头,辖区机关、企业、群团、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1+4”共治格局,确保网格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共组建环境卫生、权益维护、心理咨询、治安防控等特色志愿团队56支,引导辖区各类组织有序有效参与基层治理,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云南省澄江市:

以“红色物业”为抓手 让党建成果惠民生

■云南省澄江市委书记 孙金会

澄江地处云南中部,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境内拥有中国第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近年来,澄江市把以抚仙湖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生态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一体推进省委提出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建设。2020年初,澄江成功撤县设市。澄江市抓住城市基层党建省级重点创新示范市建设契机,以“红色物业”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构建与澄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党组织功能

织密组织体系

实施好“红色物业”工程,关键在于市、街道两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和推动。今年,澄江市委将“红色物业”引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确定为“书记领航”项目,并向省委组织部进行申报备案,市委领导带领组织、住建、街道主要负责人多次专题研究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和“红色物业”工作,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持起草《澄江市关于加快“红色物业”建设提升小区治理水平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单位,为不断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基础。

小区是城市管理的“细胞”,小区问题多、矛盾多,其根源在于缺乏党组织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暴露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还存在盲点空白。澄江市逐一摸清底数情况,根据小区、楼宇实际构建“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

为解决普遍存在业主委员会成立难和已成立的业主委员会人员能力素质弱、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澄江市加大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组建的指导力度,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真正把组织认可的人、群众信任的人推到“前台”;大力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社区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使小区治理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物业服务行业关乎民生。澄江市坚持把“红色物业”作为党建工程、强基工程和民生工程,摸清全市住建行业底数,成立住建行业党委,多次进行调研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其中发展较好、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琨宸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绿洲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单独组建2个物业党支部,其他暂不具备条件的物业公司则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联合党支部,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行业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水平。

健全体制机制

提升治理服务水平

小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单元,治理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当前小区存在的问题,澄江市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楼栋长、业主代表五方协商机制,形成小区内部治理合力。澄江市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模式建立吹哨清单、明确吹哨范围,推动“联合执法进小区”,统筹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形成市级整合力量统筹抓、行业部门指导抓、街道属地管理直接抓、社区协调联动兜底抓的四级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

为推进社区和物业企业服务融合联动,澄江市建立党组织牵头轮值制度。物业企业党支部积极与社区党组织、住建部门党组织联系,定期开展“活动联办、组织联建、党员联管、阵地联用、服务联动”“五联”活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共组织开展活动200余次。此外,澄江市开展小区“红管家”志愿活动,从住建部门、共建单位、党员业主中挑选熟悉物业管理的热心人士担任社区特聘委员,指导监督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澄江市将主城区划分为48个网格,把党建、文明城市创建、治安管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等统筹纳入“一个网格”,明确市、街道、社区、小组(小区)四级网格责任人,成立“网格党小组”,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主动上门走访居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需求在网格征集、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聚焦民生需求

增进人民福祉

澄江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针对老城区居民反映较为集中、矛盾比较突出的老旧小区问题,澄江市通过党组织引领、群众“下单”、多元“做单”和共享“结单”的“一领三单”模式抓实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1个,惠及3022户共1.2万人,多年来困扰小区居民的停车难、屋顶漏水、下水道积水等身边事得到妥善解决,赢得居民一致好评。

澄江市坚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市推行区域共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活动清单“1+3”四项清单制度,强力推进共驻共建。街道社区与67家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选聘18名兼职委员,整合驻区单位资源、服务向小区下沉,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扫黑除恶知识宣传,开展公益集市、圆梦园、追梦人等活动1036次。此外,全市积极探索平安小区共治模式,协调下沉住建、交通、消防、教体等部门力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澄江市深化“民情工作单”,坚持线上线下并行,设立“民情格子铺”“民情直通车”,开设“民情微信公众平台”,群众不出门就可以反映自身诉求,截至目前共开出“工单”9157张、解决问题9083个,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办好民生微实事,从居民身边的小事入手,投入资金100万元,为小区居民做好健身器材安装、居民议事厅修建、路灯安装改造、消防设施安装等民生微实事49件。此外,澄江市还在有条件的小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党员组织生活、居民议事、“四点半课堂”、亲子阅读等服务,公示便民服务电话,让党员群众在小区内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捷服务。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澄江市坚持以城市基层党建为统领,坚持小区党组织牵头,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同向发力,楼栋长包栋到户,共同推进小区入户排查和宣传引导工作。全市8家物业企业公司、79名工作人员全部投入投入到工作中,全市各领域党组织第一时间响应,组建党员志愿服务战斗队312支,6844名党员认领服务岗位,深入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和防疫排查等工作,参与112个卡点轮班值守,筑起了基层抗击疫情的红色防线。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6月29日 第14-17 版)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