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 > 本报原创

河北省承德市:

“咬定”青山下苦功 变出金山还乡亲

2020年08月04日 15:46:5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宋 浩

承德市隆化县西阿超乡砬子沟村民操作蘑菇烘干机。周雅清摄

盛夏时分,如果要选择一处游玩,河北省承德市无疑是理想之选。作为清代皇家避暑圣地,这里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草原、山川、河流应有尽有。大自然挥毫泼墨绘就的风景,让很多初次到访的游客赞不绝口。

在以追求经济效率至上的工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无数扶贫干部带着资金、政策和必胜的信心来到承德。他们扎根基层下苦功,在绿水青山间寻发展,带领百姓走出了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

7月中旬,中国城市报记者赴承德市采访,看到了一个个村容整洁、产业兴旺的新农村,见到了一个个信心满满、致富有方的扶贫干部,也找到了这里旧貌换新颜的“脱贫药方”。

让好风景成为“招财树”

驱车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山区小路上,雨后的白桦林边不时有飞鸟惊起,远处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画境。

“山水好风光,靠天吃饭难。”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姜店乡庙子沟村第一书记杨瑞杰向记者说起了当初的难处,“当地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平均土地相对较多,但没有一分水浇地。村民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庙子沟村毗邻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资源丰富,杨瑞杰带领工作队开始在旅游项目上动起了脑筋。他决定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几年下来,庙子沟村组组通水泥路,家家盖起了新房,街上亮起了路灯,有了新型环保厕所和垃圾处理场。“如今,游客们到我们这里吃住游开心玩,往往是头一回一两个人,第二次就带过来了一大群人。”杨瑞杰说。

村里发展旅游后,庙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常艳带头搞起了民宿接待。“去年老百姓看到我挣钱了,今年都准备干。”冯常艳说。

庙子沟村地处林区,山里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贝”,但销路却是个大问题。如今游客来了,有了市场,还要找对路子。为此,杨瑞杰带领工作队利用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建起了阴河河谷湿地和椽子沟门游客驿站两个游客服务区,并将服务区的38个摊位全部分给贫困家庭。按照杨瑞杰的设想,未来的庙子沟将成为塞罕坝地区新的旅游网红地。

在发展旅游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创新出“1+2+3”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发挥1个农业合作社优势,注册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建筑施工公司2个公司,同时规范管理旅游服务队、苗圃种植队、建筑施工队3支队伍,带动村民稳岗就业。2019年,该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带动就业414人次,增收56.71万元,其中贫困户159人次,增收29.23万元。

2019年12月,庙子沟村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庙子沟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潜力,开始为众多旅游商家所关注。最终,庙子沟村选择了同石家庄市灵寿县水泉溪自然风景区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目前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庙子沟村的好风景,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招财树”。

“圆梦桥”圆了百年梦

“每年到了雨季,我夜里常常惊醒,担心下雨发洪水。只要有大雨,我们基本上就封村了。”隆化县西阿超乡双峰山村辖内几个自然村都在河道边上,修桥成了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鑫与村民们曾经日夜期盼的梦。

2016年,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驻双峰山村第一书记王孟章第一次来村里,坐着越野车转了一圈,颠得连饭都吃不下去。王孟章心里盘算着:“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想发展能有出路?”

二道河自然村在伊玛图河东,河西是一条大路。这条河,不知苦了多少代村民。“没雨蹚河过,有雨望河叹。”因为常年赤脚过河,风湿性关节病成了地方病,这里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腿脚不便。

上世纪90年代,政府出资修了一座吊桥,让老百姓免受蹚河之苦。但木板桥不能行车,行人也不安全。一次,村民陈金才推车不小心掉到河里,全身骨折18处,花了3万多元才出院。因为这条河,外村的姑娘不愿嫁到二道河,村里有十五六个光棍汉;河滩几百亩稻田要流转,没人承包;玉米收获了,别的村能卖1.2元,二道河卖1元。“我们想卖自己的东西,卖啥啥便宜,而要从外来商贩手中买东西,买啥啥贵。别人理由很充分,过河不容易啊。”张鑫提起这些往事就倍感心酸。

双峰山村脱贫任务重,王孟章带领工作队扎实推进,让这个曾经的穷村变成了如今村村通上水泥路的美丽乡村。但二道河上的那座桥,一直是他最惦记的事情:“每每站在河边,我总能想起那些老百姓期盼的眼神,心里始终在想,如果不修起这座桥,我怎么对得起他们?”

记者在双峰山村采访期间,王孟章特意带记者走上新桥,这座101米长、5.5米宽的大桥,如今已成了二道河村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最喜欢去溜达的地方。一位古稀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几辈子的梦,终于圆了。

在伊玛图河东,新规划修建的村部正在紧张施工中,驻村工作队队员邓力双告诉记者,如今路通了,桥修起来了,双峰山老百姓致富的热情更高涨了。

“小产业”铺就致富路

砬子沟村是隆化县西阿超乡深度贫困村,山多地少,没资金,缺技术,发展产业难。如何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成了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驻砬子沟村第一书记王志刚初来时的头疼问题。

王志刚经过一番调研后发现,当地老百姓有养牛和养猪的传统,但因为缺少扶持,规模一直上不去。他和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扶持老百姓做大养殖产业。很快,几家规模养牛合作社就成立起来,老百姓用扶贫资金入股,年年分红,到期资金归村集体所有。

2018年,王志刚推出了“养猪扶贫计划”,砬子沟村民只要愿意,每户可领到5头仔猪,其中两头是母猪,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母猪和总头数不变。“这样要求是为了防范部分村民把猪卖了,让我们的扶贫计划落空。”王志刚介绍。

“2019年猪价大涨,村民都挣到钱了,都夸我们的扶贫计划好。”砬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刘金良悄悄告诉记者,说起精准扶贫,王书记有个经典故事。

砬子沟林多雨多,适合蘑菇生长。以往,村民采蘑菇都自己吃,太阳好的时候晒一些卖,但当地多雨,大部分都坏掉了。王志刚多次考察研究后,从外地以每台3700元的价格买回了5台蘑菇烘干机,承包给了有意向、有能力的村民管理,让当地的蘑菇从此形成了产业。“投入虽小,产出却很喜人,找对路就好。”王志刚介绍,该蘑菇烘干机项目后来被隆化县广泛推广,并得到承德市主要领导的认可。

“除了发展肉牛、农家猪养殖和野生蘑菇烘干产业,我们还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实际情况,扶持发展了木椴黑木耳栽培、柴胡、黄芪等中草药种植、生态杂粮深加工、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引进服装企业建立扶贫车间等小产业。”驻村工作队队员周雅清告诉记者。

产业虽小,却铺出了一条稳稳当当的致富路。王志刚告诉记者,自己给砬子沟村民定的收入标准,高于国家线一倍以上,他说:“脱贫没问题,致富才是目标。”

采访中记者看到,与帮扶地发生全新变化相对应的是,这些来自城里的扶贫干部身上越来越有泥土气息了:菜自己种,饭自己做,几个人挤一眼大炕,天天跟老百姓泡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役中去。他们“咬定”青山下苦功,最终变得金山还乡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最美诗篇。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