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报道 > 热点关注

“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发布暨经验分享”在京举行

夯实“中国之治”基石 不断开拓善治之路

2021年02月02日 08:44:48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马 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老潘工作室”促成矛盾双方握手言和。魏君驰摄

四川省彭州市社区党员干部通过坝坝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供图

1月24日,“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发布暨经验分享”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发布了全国100家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和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及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城市创建等议题,结合各地经验做法、实践亮点,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探讨“中国之治”中的智慧与力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构建“互联网+警调衔接”新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警调样板》,四川省彭州市《以党群联动居民主体探索共建共治共营治理新实践》,成功入选2020社会治理创新十佳示范名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互联网+警调衔接”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年来,110报警中大量矛盾纠纷“接进来、移不出、化解难”。针对此问题,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在省内首创“警调衔接”机制,在基层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所工作室”,将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使95%以上的110警情纠纷就地化解。

据了解,鄞州分局制定了《新时代创新发展“警调衔接”机制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警调衔接的基础上,建立与其他类型调解组织的联动处置机制,并将重大项目纠纷处置、疑难信访案件化解、重大群体性事件处置等领域纳入调解范围,全力构建“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和谐成果普惠共享”的工作格局。“老潘工作室”就是在这样的创新实践中诞生而来。

“老潘工作室”与法院调解、行业性调解、民间调解等其他调解类型相衔接,善用调解艺术和整合后的调解合力,年均调处纠纷警情5000余起,成功率超过98%。

2018年,宁波市公安局对“老潘工作室”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集疑难纠纷调解、管理考核、调解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老潘警调中心”,并积极推广“老潘警调”经验。

对此,鄞州分局创建了“一个县级警调中心管理辖区驻所工作室”的警调工作新体系,对矛盾纠纷进行前置评估后,按照矛盾等级,按需调配调解资源,探索实践“一般纠纷就地调解、疑难纠纷‘智库’调解、重大纠纷联合调解”的分级调解模式。

同时,鄞州分局将原江东巡特警大队业务用房改造建成面积64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老潘警调工作室”旗舰店,在旗舰店内设置了多种规格的调解室,建设了案件分流室、视频联络室、顾问议事室、荣誉展示厅等特色功能区,并且升级改造全区24个派出所警调衔接室,高标准建设“老潘警调工作室”加盟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的调解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升专项矛盾化解能力。

据介绍,鄞州区将科技驱动力运用在社会治理中,自主研发了具有网上预约、在线咨询、评价打分等功能的“警调一网通”系统,并链接至公安门户网站、“两微”平台、“阿拉警察”APP和城市智能警务亭自助服务区,将“智库”成员的专长公示在PC端、手机端、自助服务端、警务实体端功能“菜单”中,群众可以在任一终端自助选择预约。

不仅如此,鄞州区还启用“流动调解车”,对涉及当事人隐私等特殊情形或来派出所调解有困难的特殊人群,借助“警调一网通”系统的预约功能,开展“滴滴式”的上门服务、移动服务。

远程视频调解室的设立也是科技驱动力在社会治理运用中的一次实践,鄞州区在每个派出所的“警调工作室”和城市智能警务亭建设远程视频调解室,配套建立专家远程调解机制,使群众在任何一个派出所和智能警务亭都能享受到专家的远程调解服务。

在鄞州,依托“老潘警调工作室”旗舰店的多元化功能,通过远程培训、跟班学习、集中轮训等方式,有更多“小潘”脱颖而出。同时,鄞州同步建立网上评估机制,群众打分评价的结果是调解员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也激励调解员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此外,在不折不扣落实“警调衔接”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的基础上,鄞州区还创建了调解员“基本工资+级别工资+以奖代补”的收入体系,有效提高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发布暨经验分享”活动评选出的100个优秀案例中,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民为中心,以基层干部为核心。社区治理的关键是尊重群众意愿,汲取群众智慧,维护群众利益,精准对接需求,及时回应诉求。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向善治迈进,需着眼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更需要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过程,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和支持。

四川省彭州市:

以党群联动居民主体

探索共建共治共营治理新实践

花村街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场社区,是汶川地震后场镇唯一重建的街道。多年来,因产业凋敝、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场镇人口锐减等多种原因,花村街一度出现街面破败不堪、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丹景山镇党委、政府在彭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确定了“共建共治共营”的工作思路,通过“赋权、赋能、赋值”于民,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双向联动、共建共治共营、社会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花村街从“最差街道”到“最美街道”的蜕变。

花村街通过以居民最期盼的街道改造项目为抓手,引导居民通过坝坝会推选5名社区乡贤组建共建委员会,负责街道整体打造工作。在共建委员会的带动下,街道居民全程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比选、物资采购、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并在社区外部环境改造中,自主选择房屋立面颜色、工程材料,真正实现由“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

据了解,起初花村街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出摊占道等乱象比较严重。为此,丹景山镇党委、政府引导社区热心群众组建共治委员会。共治委员会成员分工协作,设花司令、水司令、卫生负责人、车辆摆放负责人、摊位管理负责人等28项职务,几乎囊括街面公共空间的大小事务。同时,镇党委、政府利用“微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邀请社区能人开展社区治理教育培训,弥补居民在社区治理、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短板,大大提高居民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精准度。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居民营商热情,丹景山镇党委、政府指导成立共营委员会。共营委员会成员积极提供营商建议、给予支持鼓励,并且举办了传统棒棒会、冷餐会、邻里小吃比赛等各类活动,“蛮姐食堂”“十里春风”等网红打卡商业业态陆续形成。同时,镇党委、政府加大对餐饮、民宿、文创等产业扶持力度,吸引童话火车乐园等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并且有效盘活田地、闲置房屋等资产资源30余处,解决200余名社区居民及周边群众就业,助民增收300余万元,切实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增收实效。

丹景山镇党委、政府还积极构建镇—村(社区)—群众三级良性互动机制,探索“一体化”乡镇治理体系,深化党群干群“双向联动”,为社区发展助力,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据介绍,为主动适应变革、呼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丹景山镇党委、政府整合包含以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民警、网格员等为代表的网格力量,以驻村律师、驻村法官、人民调解员为代表的专业力量,以“共建共治共营委员会”为代表的自治力量,打造全科网格,建强基层治理队伍。同时,丹景山镇以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建立“一体化”治理研判机制,由村(社区)“吹哨”,镇党委、政府“派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报到”,实现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快速响应、精准落地,切实回应居民诉求,协同化解矛盾隐患问题100余件,信访量明显下降。

此外,在花村街治理过程中,丹景山镇党委、政府设立群众公开议事场所“花村堂屋”,自下而上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183户居民轮流值守担任“堂屋当家人”,发动群众为社区发展治理献策出力,及时商讨解决当前比较集中的邻里纠纷、违建拆除等矛盾问题。

在推进乡镇治理过程中,丹景山镇始终把“该党委政府负责的不推诿、该群众负责的不包办”作为治理红线,在花村街改造项目上,以“公私属性”划分来明确政府与居民职责,由政府统筹资金40余万元用于街面公共景观提升,群众自筹资金200余万元进行自家房屋风貌改造,做到政府协同解决“大事”,群众自治解决“私事”。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2月01日  第10 版)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