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遗传承

保护老街,诗意栖居

2019年12月25日 14:2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 雪

从2009年首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10条街区公布,到2013年最后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10条街区公布,再到如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初显,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大力推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持续了10年,陆续评选并向社会推介了5批共50条街区。

10年前,经过逾140万张群众投票和专家评选,在报名的200多条街区中评选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将当代中国城市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广泛社会影响和鲜明特色与发展活力的街区推介给公众。10年间,大部分历史文化名街得到较好保护,历经修缮和改造,老街彰显着古朴和文化底蕴,也带来了人气、活力和商机……未来,历史文化名街如何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共处?街区活力如何持续?怎样避免同质化及过度开发?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街能否继续为人们提供诗意栖居?在近日于山东青岛举办的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上,专家学者共话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

保护理念越来越清晰

要留住老街的生活和文化

对历史街区的态度,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认知。20世纪享誉全球的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否定19世纪以来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此后几十年,美国建筑学者科林·罗提出“拼贴城市”概念,倡导新旧建筑交错共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学者兰德·梅森于近年提出,城市遗产具有双重推力,不但要借助技术手段推动内在的遗产保护,还要运用文化记忆推动城市进程。

针对兰德·梅森的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认为:“对历史文化街区而言,一是要对街区的结构、肌理、街廓建筑、景观进行修缮和整饬,二是要激活街区的集体记忆、历史场景及仪式等传统文化精髓,赋予遗产以价值和意义,否则保护只是个空壳子。”常青表示,“修旧如旧”中的“旧”是时间造就的客观状态,把这种岁月痕迹保留下来即所谓的“如旧”,而“整旧如故”的“故”蕴含了今与昔的精神关联。

在很多游客眼中,数百栋融汇中原特色和南洋、欧洲等的文化元素的骑楼,折射出别样的海南历史风貌。在海口市骑楼办副主任赵爱华看来,每栋骑楼街都各有颜色,“这10年是文化复兴的10年”。“整旧如故”的理念首先体现在修缮上,以中山路骑楼老街为例,修缮前没什么色彩,后经过专业团队对整条街的建筑材料和色彩进行对比,发现每栋骑楼街都有属于自己的底色。

赵爱华发现,中山路骑楼街有很多老字号和灰雕,这些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值得挖掘。“业态变化最大,中山路以前卖发电机、电线等。后来,我们带头开了第一家咖啡馆,带动了民宿等新业态加入。中山路骑楼老街的保护没有大拆大建,业态引进上全靠老街自身带动。”赵爱华说。

弯路不能再走,老街经不起折腾

不做假古董、假街区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实践有很多范例,但也不乏值得反思和总结之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坦言,长期以来,对历史文化名城、名街的保护过多强调物质遗存保护,忽视了对相关生活特征、传统习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生活才是一个城市富有魅力的表现。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重要的考量就是它的文化、居民是否友善,如果只想着去赚游客的钱,一定会失败。”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进行街区规划时,主动邀请文保专家、建筑设计师参与到前期规划中。很多省市出台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长效保护管理机制。有的地区启动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评选,引起人们对身边历史记忆的关注。专业的保护组织陆续成立,并运用高科技为街区保护提供数据支撑。2013年,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改革历史文化名街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街区保护、整合、利用。

这些举措使我们在名街保护上比过去更加专业,从整修老街建筑立面延伸到街区精细环境的提升、可持续管理。从政府到民间,基本对“不做假古董、假街区”达成一致,更加看重从价值出发对街区进行保护,即便有些新建筑,也基本与周边环境协调。

街区环境怎么改、改后怎么管

发挥自身文化优势焕发活力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地,至今仍保留有150多栋欧洲风格建筑,其中53座(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建筑虽然让人很震撼,但体验性缺乏。整个岛除了白天鹅宾馆附近有些商业外,其他业态非常单一。”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总工程师刘文峥说。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从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建立立体停车架;打通3条通江廊道,大片草坪与珠江水面结合营造开阔感等6个方面着手对沙面环境进行微改造。

从实践来看,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有不同模式,体现在保护与发展路径、参与操作主体、获利模式、利用强度等方面,积极保护焕发活力实现复兴成为大多数历史街区的共同诉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主任助理刘岩介绍,我国遗产地运营模式主要有3种,即财政直投、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长期以来,房地产业发展习惯了挣快钱,不重视运营管理,历史街区要实现资产升值涉及规划、招商、维护,收效时间长、限制多,导致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力量要积极引进,但不能完全依靠,在管理体系上,应建立管委会,进行公司化运作。另外,名街的管理干部调动不能太频繁,且要懂专业,人一动观点就容易变。”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吕春生说。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看来,目前,城市已经向工业化成熟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发展,要想引领经济发展,丰富城市功能非常重要。文化产业和创新经济将成为城市发展、提质非常重要的载体,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利用自身文化优势积极参与,以焕发更大活力。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