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辽宁省沈阳市:

树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标杆

2020年04月29日 11:17:5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刘国栋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T生产线。冯 啬摄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千级净化间单元装配区。李 浩摄

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辽宁省沈阳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转型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企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经费滚动

促硬核科研项目开发转化

4月12日,星期日,东软医疗国际产业园CT和X光生产线上的员工一如往日加班加点地工作。

从1月22日接到大连用户第一台CT订单起,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的工作人员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已近80天。这期间,因疫情防控任务紧急需要,东软医疗已经完成了面向全国疫情严重地区的300余台设备装机,并且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如仅用7天就推出了“雷神”方舱CT,解决了很多医院机房配置不够、扫描过程交叉感染的问题。

与此同时,东软医疗的数台高端产品车载CT分布在全国各地灵活调配,满足抗疫检查需求。其中一台随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辽宁)驰援武汉返沈后,又于4月13日随救援队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当全球抗疫进入新阶段时,东软医疗又接到了来自国外的近百台CT、方舱CT订单。“订单太多,只得昼夜兼程会战。”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说。

“东软医疗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特别是最近几年加大了研发投入,保证了企业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武少杰坦言,近些年来,除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行研发投入外,东软医疗还不断承接来自国家有关方面重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为企业研发提速。

“沈阳市科研经费滚动项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少杰介绍,科研经费滚动项目是由沈阳市科技局提出的对战略性科研项目实施经费滚动的支持制度。该制度提出了资金支持的主体是具有建设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特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协同中心和国际研发机构,每年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持续资金支持。

如何高质量地实现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的突破?如何提高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这些都是科研管理部门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

为此,沈阳市改变过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按市场化新机制运行,给予研发组织资金支持,避免好的科研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或因机制不灵活而搁浅,为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创造最佳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应运而生,办法将“资金连续三年滚动支持的制度”纳入其中,每年最高支持额度可达1000万元。东软大健康产业园成为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

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认定了像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达21家,准备全力支持,涉及新能源、智能装备、增材制造、生物技术、智能医疗、工业设计、通用航空以及军民融合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通过滚动支持的方式,2017年以来,沈阳市科技局累计支持275项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熟化、转化、产业化,同时也拉动了沈阳市各科技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增长。”赵日刚介绍。

记者从沈阳市科技局了解到,2018年沈阳市研发投入占整个城市GDP的2.68%,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整个城市研发投入的50%以上。目前,沈阳市在高性能钢铁、耐温耐蚀金属、轻质高强度合金及复合材料以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不断结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一大批制约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

骨干企业联盟

助新兴产业提速增效

日前,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源微”)生产的前道涂胶显影机,通过了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的验证。这意味着,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国产涂胶显影设备开始大批量走向市场。2019年12月16日,芯源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了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和中科院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这两年,与芯源微一样,沈阳还有许多快速发展的IC装备企业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如中科仪公司2000余台系列干泵产品在主流IC生产线上应用、IC高端薄膜设备制造商拓荆公司完成第四轮融资……探寻这些企业发展轨迹时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均是沈阳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

“以股权为纽带,骨干企业交互持股,根据产业链分工合作,建立‘共建、共享、共智’的自然联盟,形成共赢的发展力量,是推动沈阳IC联盟成员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芯源微董事长、沈阳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副理事长宗润福如是说。

沈阳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辽沈地区从事IC装备技术研究、整机产品研发、零部件制造以及IC装备应用等相关的产学研用近20家单位组成。“联盟骨干成员均交互参股,建立‘软件控制系统—整机装备—零部件子系统—材料—工艺处理’的全供应链体系。联盟还确定了共享机制,实行‘五共享’:共享客户、共享信用、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平台。”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联盟的本质特征。

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的共享优质资源自然联盟,让每个企业都能从中获利,并在联盟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激活了企业的积极性,带动了产业的发展。目前,20多家成员凝聚成一股创新的力量,为沈阳IC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沈阳向中国IC装备制造基地迈进。

国企“增量型”混改

走深走实

4月14日19时,华灯初放,占地6万平方米的塔湾·兴顺国际夜市近600个档口、数百个小吃经营者的叫卖声与休闲的人流重燃了沈阳的烟火气。

“虽然疫情还没有解除,但市民的消费愿望非常高。在充分防疫的同时,我们迎来了超过1万名市民来此消闲。”塔湾·兴顺国际夜市负责人对记者说。

塔湾·兴顺国际夜市的前身是原国有企业沈阳副食集团的一片闲置地。自从引入民营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这块几近废弃之地发生了深刻变化:特色食品街、娱乐区、城市假日广场与海鲜批发市场一起构成了沈阳市新的打卡地,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选为“中国十大夜市”,日客流量最多达3万余人,带来了每年3000万元的营销收入。

塔湾·兴顺夜市是沈阳副食集团国企改革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在沈阳副食集团全面展开。借助民间资本合作开发新的产业经营项目、在二级公司开展国企民企合作试点、规范开展员工持股、提升国有资本效益效率……2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运而生,传统的副食企业向冷链物流、农产品市场、食品加工、餐饮酒店、夜经济和生态农业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2019年底,沈阳副食集团净资产比2007年增长了3.6倍,利润比2007年增长了12.4倍,员工人均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4.8倍,连续13年保持了资产规模、企业利润、员工收入增长。

回顾改革历程,沈阳副食集团董事长李军非常感慨:“勇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各项障碍,更大范围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资产资源,促进存量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优势产业集中;坚持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板块的‘嫁接式’创新、开辟新产业的‘拓荒式’创新,实现了副食集团历史上从卖资产‘保命’到买资产‘做强’的重要转变,实现了重资产向轻资产运营的重要转变。”

近几年,经过深入扎实的摸索和实践,沈阳市国企改革迈向新境界。

东北制药引入民营资本控股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成熟高效的治企理念、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改革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利润增长64%,国有权益增长40%以上,全员定岗工资上涨50%。

北方重工完成司法重整,剥离低效资产数十亿元,安置职工1.4万人,通过启动全面改革、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重构公司治理体系、理顺管理制度,企业重整改制首年即实现扭亏为盈。

机床集团通过司法重整实现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战略重组,最大限度保障了债权人和职工权益,有效保护了沈阳市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

沈鼓集团入选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名单,形成集团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核心业务上市方案,完成往复机事业部、通风公司、容器公司等子公司层面混改。

中兴商业二次混改后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91%。

燃气集团、中沈国际、物资集团、盛京能源等企业正在按照既定改革方向和路径推进清产核资、尽职调查、混改方案制定等工作。

“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原则,沈阳市将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按照市场化原则,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对竞争类国有企业原则上全面放开股比限制,重点推进集团层面混改或股权多元化改革。自2017年6月以来,沈阳市先后出台《沈阳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国企改革进程。”沈阳市创新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裴希岩表示。

截至2019年底,沈阳市累计完成351户企业混改,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混改率已从2017年的23%上升到61.5%。企业整体效益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实现了国企保值增值的目标。

沈阳市的产业创新和国企改革实践为东北老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板,成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