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实访疫情下的农贸市场 “新发地们”未来的出路何在》后续报道

城市“菜篮子”难题如何解

2020年07月06日 14:43:1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张阿嫱

编者按:

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了农贸市场现存问题,也再次提出了城市运营的现实课题:后疫情时代,以新发地为代表的传统农贸批发市场将何去何从?

6月29日,中国城市报特别策划报道了《实访疫情下的农贸市场“新发地们”未来的出路何在》,受到读者广泛关注。本期,记者继续追踪网友最为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并就热点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持续关注城市“菜篮子”下一步的发展。

新发地该迁走吗?

【迁】

网友A:新发地批发大市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大货车、集装箱,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人员太密集,治安管理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像这样大规模的市场真的不适合在北京四环边上。呼吁新发地所有的形形色色的批发大市场统统迁出北京去。

网友B:希望新发地趁此机会迁往河北涿州,这样也能拉动河北的经济,又能缓解北京的交通,一举两得。

【不迁】

网友C:迁走了大家吃什么?网络再发达有些东西还需要亲自挑选,比如羊排,一般的超市就算有也不新鲜;北京能买到新鲜猫山王榴莲的地方,我只知道新发地。

网友D:外迁治标不治本。城市一直在无限扩大,这加剧了人口密度和需求,原来的新发地也不是建在闹市区,如果城市外延再扩大,到时是否还要继续往外迁?

农贸市场建设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

网友A:不是搬走,而是东南西北方向多建几个。

网友B:应拓展社区菜场的购买品种和品质,分散新发地们的职能。

网友C:尽快研究建立一线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可以分大、中、小型分类建设,比肩大兴机场的水平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做到环保、卫生,安全、高效,让人民放心,满意,便捷。

超市、“云买菜”会替代农贸市场吗?

网友A:现在网络、快递这么发达,应该多鼓励“云买菜”,有关部门做好品质和卫生监督。

网友B:城市一级批发市场还要有,但具体到区域,可以大力发展超市,同时加大供货种类、降低菜价。

网友C:菜市场不可被完全取代。这是城市“菜篮子“的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吃得起便宜菜。

北京农学院教授何忠伟:

现在谈取代菜市场为时尚早

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确对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过去,对于农贸市场的设计,考虑更多的是农产品流通功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不仅要加大检疫方面的力度,更应该以“人”为核心,上升到对生命系统安全的考虑。

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这两者怎么形成一个网络系统,既不影响我们物流、商流和人流,也不影响消费者政策的购买,这是当下研究城市农贸市场建设的一个新方向。

人们呼吁“超市取代菜市场”还为时尚早。目前,我们国家的消费水平和人群非常庞大,且需求多样。对于新发地来讲,谈搬迁或取缔的问题也为时尚早。就算新发地迁到河北,如果不解决系统性问题,构建一个生命安全网络,老问题也可能再次出现。

对于老城区“买菜难”问题,从居民角度来说,部分消费习惯、消费理念的确需要转变,比如防范禽流感时不允许动物的活体交易,活鸡活鸭不允许直接买卖,老百姓很快就适应过来了。特别是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覆盖,过去的消费行为可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应当考虑加大农产品的供应,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做智能化的平台管理。具体模式上,可以考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改造,能让农产品交易流通更快,老百姓购买变得方便,而交易成本也变低了。

老城区的买菜难问题如何破局?社区菜场如何永保长久生命力?

网友A:大力发展电商是出路。

网友B:不只是纯商业行为,政府要加大投入和补助。

你理想中的城市菜市场是什么样的?

网友A:我会一直去菜市场,菜的品质要好,尤其是肉类、海鲜要新鲜;其次卫生条件要好一点;再就是性价比高一些。

网友B:种类多,价格不要太贵,没有臭味,可以对标北京三源里菜市场。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侯毅:

数字化改造重塑传统农业

为什么要做数字农业?数字的价值,就是在农业的生产、交易、物流供应链的过程中,全部有数字去做有效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做出优质的农产品。数字化本身是可以双向追踪的,一方面,农产品卖给哪些消费者,农民知道;另一方面,消费者吃的农产品是从哪个仓库发出的,需要多长时间,是哪块土地种的,当地的气侯条件、土壤情况怎样,都可以双向追溯。也就是说,数字化以后,能快速地缩减供应链的链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零售效率,也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品质。

就过往的情况分析,我国农产品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品质参差不齐,农民如果想要卖出很好的价钱比较难。因此作为农产品销售方,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对农产品进行消毒、保鲜等预处理,让农产品快速地进入商品阶段;随后销售方应对农产品做品质检测,比如好不好吃、外观是否规则等,把最顶尖的商品挑选出来做成品牌。经过工业化处理以后,农产品基本就能实现品牌所要求的稳定性、一致性,让消费者吃了以后感到是有保障的。

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部为例,我们建立一个全国的冷链物流,现在已经建立了17个销地仓,核心是为了缩短供应链配送路径。原来一地发全国,消费者最大的垢病就是时间太长,需要三天时间,而现在一地发周边,比如上海仓发华东区,只要次日送达就可以了。

这次疫情,对农村最大的影响是城乡之间的联系被阻断。人员、物流等正常的经济活动一度停止,多地农产品出现滞销。但有一点也显而易见,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企业在整个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的生产恢复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从农产品到商品,再到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涉及买卖、社会物流体系搭建、数字农业标准制定等一系列环节。这是中国农业产业的创新,其核心逻辑是让农产品变为商品,让商品价值反过来去提高农产品价格。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提升农民的收入,而是开启农民的心智。现在,很多数字农业基地的农民也开始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设施,“物流”“供应链”等词语也挂在口头上,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农民、新型农民,这是一个快速且难得的进化。疫情过后,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这为今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即插即用”的“新基座”。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