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四川泸州异地扶贫搬迁:从草房到新楼 从糊口到致富

2020年09月21日 15:19:30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简放鹏

泸州市古蔺县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标准化扶贫车间建设项目。 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泸州市古蔺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3个,吸纳近千名贫困人口就业。 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向田村地处高寒地区,过去该村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3以上,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定点帮扶下,向田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多了,村民钱包鼓了,大家都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近年来,泸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创新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创新实施社会扶贫、就业扶贫,实现了“古蔺、叙永两县‘摘帽’退出国贫县序列”的目标。

截至2018年底,泸州市已搬迁19158户77474人,圆满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当年,泸州市5次获得四川省发改委、省扶贫开发局发出的易地扶贫搬迁稽察通报表扬。

债券融资解决

“挪穷窝”资金不足问题

易地搬迁所需资金巨大,不能让贫困户背债,但地方财力弱,国家补助的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有限。易地搬迁不可能今年搬一点,明年搬一点,许多地方面临筹资难,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2015年,中央出台文件,提出可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即贫困区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因集中建设新居和复垦旧居土地,可腾出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出售给省内发达区县以获取资金。

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易地扶贫搬迁要先建新居,再拆旧居,然后复垦,最终才能形成可供交易的土地指标。现实中存在的“时间差”成为释放政策红利面临的尴尬。为此,泸州市决定参照项目收益债的方式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按照规划,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60.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40.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剩下20亿元通过发行债券解决。

2016年9月,泸州市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为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用于解决古叙两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认可,首期5亿元额度认购资金高达近35亿元,解决了扶贫搬迁的资金难题。该债券的发行为四川省扶贫攻坚探索出新的融资路径,开创了以债券融资形式支持扶贫开发的先例,将助推区域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56岁的许继华是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青云村的贫困户。2016年12月,他家3口搬离了半山上的家——30多年前结婚时修的土瓦房,搬进集中安置点。

“以前想过搬,但没能力。”许继华说,之所以能够搬家,正是得益于叙永县正在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他们家分到一套75平方米的住房和55平方米的附属设施,许继华只需支出7500元。

“如果没有发行债券,整个搬迁项目不可能这么快落实。”泸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债券有效缓解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资金缺口难题。

近两年,半月谈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先后报道了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经验,肯定了泸州市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效果。

企县对接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文旅扶贫”模式

2016年9月,按照泸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刚刚成立的泸州文旅集团接过了建设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示范点的任务。

如何确保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如何依托4A级景区尧坝古镇做好社会扶贫和精准扶贫工作?

泸州市宣传、文化、扶贫等部门多次调研,在听取专家团队的意见和结合尧坝镇实际情况后,“扶贫+文化+旅游”的易地扶贫搬迁理念敲定,泸州市首个文旅扶贫产业项目正式开建。

据了解,整个项目包括民俗文化体验组团、百家姓文化创意组团、地花海组团和游乐体验组团。该项目已建好商业、文化等文旅配套设施等,引进了100余家商户经营。特别是以“古驿道、古驿站”为依托,以“西南丝绸之路”文化为轴线的尧坝驿一期项目正式开街后,成为泸州市“网红景点”,游客络绎不绝,高速公路尧坝收费站排起了车辆“长龙”。

在尧坝驿大街后,有一排排小别墅似的川南风格民居,名为“幸福苑”。不少游客最初以为是民宿,细问才知,这些建筑的住户都是以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

自从2017年11月搬进了“幸福苑”,66岁的喻利银逢人就夸这个小区名字取得好,连带自家好事多多。喻利银以前住在尧坝镇仙顶村山上的土墙老屋里,为了照顾患病妻子,没有外出务工,只靠种地为生,下山赶集走路来回要3个多小时。从山上的烂草房搬进新楼房,周围卫生环境变好了,喻利银住得舒心不说,还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当上了尧坝驿的保安,每天穿上古代捕快服巡逻,经常被游客拉着合影。

“我现在每个月领的工资已经足够日常生活了。”喻利银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喻利银的幸福故事并非个例。据尧坝镇党委副书记陈汝金介绍,安置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54人,有劳动能力者114人,为了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尧坝镇统一将集中安置户组成新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尧坝驿文旅扶贫综合体从事保安、保洁、服务工作,获得固定收入,还可以发展与旅游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家致富。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葛敏认为,尧坝镇“国企带动+文旅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开发模式带动了易地搬迁人口就近就业创业,变“输血”为“造血”,是精准扶贫的有益尝试和有效探索,值得推广学习。

东西部扶贫协作

助国贫县“摘帽”

去年8月29日,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培训班开班,承担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的全国23个省份、13个城市相关负责人员近180余人,来到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参加为期一日的现场观摩教学。

至于该培训班选择叙永、古蔺的原因,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扶贫协作处副处长张伟认为,叙永县、古蔺县的浙川协作扶贫效果,即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探索出了较好的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学习。

泸州是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区域,过去有叙永、古蔺2个国贫县,经2014年对贫困对象的建档立卡识别,全市有贫困村324个,贫困人口11.5万户39.9万名。

自2018年起,按照党中央和浙江、四川两省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浙江省衢州市所辖龙游县、常山县分别结对帮扶泸州市所辖叙永县、古蔺县。两年多来,帮受双方以及浙江赴泸挂职帮扶队伍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坚持产业为基、造血为本,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全产业帮扶和对接,使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合作在泸州落地见效,帮助叙永、古蔺两个国贫县实现“摘帽”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地处川黔交界的古蔺县山高沟深,人多地少,工业发展缺乏承载平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大量富余劳动力长期依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为了以产业带就业,常山、古蔺两县共同在古蔺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了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

“产业园二期第一批投资2950万元,其中浙江方面安排帮扶资金2120万元。目前,已招引高乐皮具、森巴斯服饰等项目入驻投产。”园区管委会主任胡伟说。

据了解,该产业园采取帮受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共同招商引资、共同培训员工“三个共同”的模式,着力发展服装制作、皮具加工、箱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高乐皮具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背包。该公司副总经理付雷介绍,这个车间解决了185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大雄村村民郭中夫妇在高乐皮具公司从事包装工作,一家5口实现脱贫。郭中说,过去他在县城建筑工地打零工,妻子在家务农,收入不稳定。如今夫妻俩一起上班,两人月收入加起来超过5000元。

据了解,过去两年间,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已累计引导22家东部企业在泸州开展产业扶贫开发,完成投资13.4亿元,以吸纳就业和利益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9108人致富。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9月21日 第08 版)

责任编辑:越玥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