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镇税月——以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文明生命力

2022年07月29日 20:44:43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王新彦 摄

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封封入党申请书,一本本塑红色的证书,一落落手写纳税证明……这些具有时代感的老物件吸引着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们。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在这里真实可见一代代税务人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精神传承。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王新彦 摄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落座在国家税务总局蒲城县税务局办公楼一楼大厅,基地由“税月留痕”“税事春秋”“税苑芳华”“税海拾珠”“税心向党” 5个部分组成,共珍藏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10万余份税史文物资料。

在这里,一个个老物件的背后就记载了一件件朴实又让人倍生感动、肃然起敬的税收故事。连续20年坚持入党的李进录,见义勇为的王军,支农促产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许太祥,徒步30里换回错票的麻有根,廉洁奉公执法的孙满仓,获得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的王成娃,他们的坚定信仰、税收情怀、人格力量,是中国税务精神“忠诚担当、守纪守法、兴税强国”的最好诠释。

在这里,集税务历史回望、税务文化挖掘、税务形象展示、税务精神传承于一体,充分挖掘“坚守、传承、实干、奉献”的精神内涵,在全系统2500余名干部职工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凝聚成一种奋楫争先、踵事增华的巨大能量,成为渭南税务推动税收改革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同时也是讲好中国税收故事、展示税务风采、传承税务精神的重要窗口。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王新彦 摄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张黄英 摄

“我们与华旅集合作的税务博物馆正在建设中,预计十月前可以对外开放。这里只是税务原始资料的冰山一角,等新的博物馆建成,届时十万份见证税务文明发展的老物件将会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浦城县税务局副局长马建军介绍说。

“他们看似默默无闻,却用平凡而伟大的坚守,推动一次次气势如虹的税收改革,铺就了共和国税收事业的坦途。传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一个个老物件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税务人动人的初心故事,这种熠熠生辉的中国税务精神之光,让大家温暖彼此、相互守望。这种力量,正是中国税务精神的悄然升华和真实表达,是税务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长期实践中落地生根结出的丰硕果实。”浦城兴镇税务分局支部书记元成英饱含深情地说。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张黄英 摄

国家税务总局渭南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玮表示,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基层工作干部,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与课题,我局将在干好税务本职工作的同时,挖掘税务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内涵,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image.png

渭南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玮视察党建基地工作。张黄英 摄

如果说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那么影剧展示就是博物馆的“气血”。“灵魂”因“气血”而生动,展览与舞台互补,陈列与演出一体,实物、影像、音乐、文字到舞台艺术再现的有机结合,将能更好地达成传播人类文明、传承精神、普及知识、弘扬正气、激发心灵的目的。

据了解,大型党史学习教育舞台剧 《兴镇税月》也在紧锣密鼓地编排中,该剧围绕着兴镇税务人一代又一代的无私奉献,以一位老税务工作者的形象贯穿始终,以其为串引,通过不同年代的场景的描述,塑造了不同时代税务工作者的舞台群像,徐徐展开这70多年税务岁月的动人故事,结合税务工作变化的同时反映社会变迁,每一代兴镇税务人都以倾情倾力的奉献,来践行“忠诚担当、崇法守纪、 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以及职业操守,以此剧来彰显税务人的使命初心,体现“忠于一事、一事一生”的真挚情怀。

image.png

兴镇税月渭南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基地。张黄英 摄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陕西省渭南市浦城县税务局将坚持以史为鉴,守正创新,更好地发挥税务博物馆综合教育功能,进一步提炼精神,继续深度挖掘税史资料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常态化组织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熏陶式”学习教育,把基地打造成为共产党员淬炼党性的熔炉、税务干部磨砺担当的阵地、青少年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引导全国税务系统勇于奉献,清正廉洁,永远跟党走,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文化自信、前进动力。(杨旭景)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邹侗

华夏文明时代精神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