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额日德尼家是内蒙古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阿拉腾毛都嘎查察哈尔羊核心群建设户,目前养殖着200多只察哈尔羊,经过几年的精心选育,他家察哈尔羊双羔率、成活率显著提高,2021年的双羔率达到了60%,年收入25万元左右。“察哈尔羊产肉量多,皮毛收入比其它品种的羊要高出很多,可以通过‘少养精养’实现高效益化,减轻草场压力。”哈斯额日德尼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镶黄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在全区33个牧业旗县里,镶黄旗草场面积最小,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牧民增收,该旗持续推进“减羊增牛、提质增收”措施,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两区两带”良种牛和其他区域“察哈尔羊”养殖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草业市场、农贸市场以及畜产品和饲料加工项目建成运营,高效生态避灾型现代畜牧业加速形成。
作为“察哈尔羊肉”国家地标产品主产区,镶黄旗大力实施察哈尔羊良种繁育工程,察哈尔羊养殖规模达到21.5万只,占全旗绵羊总数的65%;察哈尔羊核心群达206群,察哈尔羊国家核心育种场申报工作通过自治区审核,养殖规模、品牌影响和产业效益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牧民像哈斯额日德尼一样通过养殖察哈尔羊,走上了“羊”关大道。
在奶业振兴战略推动下,镶黄旗全力培育壮大传统奶制品产业,使其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建成奶制品产业园区,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产业产值和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全旗持证手工坊增长至170余户,全产业链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年产值近亿元,经验在全区推广,被命名为“内蒙古传统察干伊德文化之乡”。
推进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培育形成了以清洁能源、石材、煤炭、石油、金属采选为支撑的工业框架。把清洁能源作为工业发展主导产业,80万千瓦特高压风电项目陆续并网,百万千瓦风光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注册成立蒙石公司,2家石材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板挂牌,“中国塞北石材之乡”品牌焕发新活力。
镶黄旗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打造“锦绣草原镶黄旗·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文化旅游品牌,启动“六个一”工程和“四节”活动,建成了阿斯尔音乐生态风情园、苏日纳夏令营、民俗风情旅游一条街等一批文化旅游基础工程。“阿斯尔”“金帐宴歌”“锦绣草原”“察哈尔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商标成功注册,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砥砺十载铸就辉煌路。十年来,镶黄旗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0亿元,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7%、5.3%和8.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486元和8200元分别增加到44786元和19273元,年均增长9.1%和10%,全旗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十年来,镶黄旗立足发展促保障,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民生城建理念,累计投入19.2亿元推进城镇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一园、两带、五纵、七横”和文化、教育、食品、工业“四园”的产城融合发展布局。构建立体交通网络,通用机场建成运营,航空短途运输实现通航“一都两府”,苏化高速、省道313线建成通车,“七干七环”道路建设布局基本形成。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修建牧区道路499公里、改造牧区危房3139户、房屋提档升级4752户、新打水源井566眼、安装净水机2694套、铺设光缆830公里,电信普遍服务覆盖全部嘎查,建成通信基站124座,出行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走进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哈沙图嘎查,一栋精致的两层别墅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牧民满都拉去年才建成的新居,新式家用电器、自来水、无线网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十年间,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别墅楼,满都拉家的住房变迁见证了牧民的幸福生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镶黄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6.1亿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教育园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博士之乡”知名度不断扩大。推进健康镶黄旗建设,实施蒙医医院医技楼、妇幼保健院综合楼、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获得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旗”“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旗”“健康促进旗”等荣誉称号。城乡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全部覆盖,退伍军人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使用。
回望十年,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锦绣草原儿女正以踔厉奋发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镶黄旗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巴雅尔图图片来源 镶黄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