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子。春耕春管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为助力春耕生产,夯实烟叶高质量发展根基,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烟草公司建安分公司(以下简称建安烟草分公司)立足烟叶生产“绿色化、数字化、机械化”,坚持在“土壤保育、科学育苗、农机农艺融合”上下功夫,着力激活春耕“新引擎”,助力产业发展、烟农增收。
土壤保育实功夫:为土地注入“绿色基因”
阳历三月,伴随着春日暖阳,在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周沟村祥润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预留烟田里,轰鸣的旋耕机深翻土壤,微耕机平整土地,随着一株株大麦被打碎、翻压入田,泥土中多了一抹抹绿色。
“这是去年10月份种的大麦,现在开始翻耕掩青。经过机器翻压,这些大麦青苗会在土里慢慢地腐烂发酵,不久就直接沤成了肥料。这些大麦苗翻压腐熟后是良好的有机肥,不仅可以减少复混肥的用量,还可以均衡土地营养,能够让烟株吃肥均匀、落黄好,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最重要的是保育了我们的土地,真是一举多得。”合作社理事长杨耀新说,“因为尝到了掩青的好处,社员积极性非常高。最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对预留烟田进行绿费掩青。”
机耕手正在对大田进行大麦掩青。
“掩青成本低、易播种,长势好、吸收快,同时又是很好的土壤调节剂和病菌抑制剂,能有效促进微生物生长发育,进一步改良提高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保水保肥能力。”建安烟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土壤保育、烟田用养结合不仅是为生态环境减负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也是烟叶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周沟村另外一块预留烟田里,冬耕后的泥土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冬耕冻垡是烟叶生产的‘常规动作’。深翻后的地块,经过一个冬天的霜打冰冻、风吹日晒,不但能够杀灭土壤中的虫卵、病菌和草根,还能让土壤变得更疏松,透气性、保肥能力更强,让烤烟长得更好。产量、质量上来了,收益也增加了。”说起烟田翻耕晒土,杨耀新笑着说。
有用更有养,才见真功夫。在烟叶生产中,建安烟草分公司开展的冬耕冻垡、绿肥掩青、轮作倒茬等一系列土壤保育措施,正不断激发烟田“活力”、解锁增收“密码”。
科学育苗真功夫:用技术托起“绿色希望”
走进建安区蒋李集镇李士坊村天叶烟叶种植合作社育苗工场大棚,放眼望去,育苗池内一盘盘苗盘整齐排列,一株株幼苗破土而出。
“最近昼夜温差大,每天要注意观察,特别是温湿度要控制好……。”育苗棚内,技术员李勇一边查看幼苗长势,一边给育苗工人讲解温湿度控制、苗床管理等关键措施。
“育苗是‘技术活’,育壮苗更是‘看水平’。这是用湿润育苗技术培育出来的烟苗,你看是不是更壮实了!现在我们所育烟苗除了合作社的烟田使用外,还供给附近3000亩烟田移栽,很是抢手!”育苗工场负责人李晓兵得意地说。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据建安烟草分公司烟叶生产收购服务部负责人介绍,为提高育苗质量,近年来,他们立足科技助农、好苗富农、服务惠农的工作思路,以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户的方式,全力推进技术服务和集约化育苗融合发展,确保了育苗技术持续改进和落实落地。
“从过去的小棚育苗到大棚育苗,从旱地育苗到漂浮育苗、从人工育苗到智能育苗,我们积极推进育苗设施和育苗技术的改进升级,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去年采用湿润育苗技术后,所育烟苗根系发达、发病率低、均匀健壮,移栽后成活率基本达到98%以上。”该公司农艺师如是说。
当春风拂过中原大地,绿肥融入泥土,技术守护烟苗,农机唤醒沉睡的土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见证着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迈进的坚实步伐。(张喜歌)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