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种地让我感觉踏实”

2025年04月09日 15:19:10 固原新闻网

清明前夕,蒙山脚下的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已经奏响了起垄施肥的交响曲。在连片烟田里,一台红色拖拉机牵引着改装后的起垄施肥机匀速行进,随着机械臂规律摆动,两行饱满细腻的烟垄迅速延伸到地块的另一端。待起垄机回到地头添加肥料时,新农人李玉华与垛庄烟站站长李蒙爬到车架上,抓起一把拌好的肥料察看成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图为垛庄烟站站长李蒙与新烟农李玉华(左)查看拌肥质量

“李站长,这起垄施肥车太好用了!起的烟垄又直又饱满,简直比用尺子量得还准!”长明村的新烟农李玉华,看着眼前机械化作业的场景,满脸赞叹。

“玉华,你这块地可是咱镇上今年第一块进行专业化起垄施肥的烟田。昨天配方肥刚到站,今天就从烟农合作社调来了农机。你问了好几遍,肯定先给你安排,误不了农时!”垛庄烟叶收购站站长李蒙笑着回应。

“李站长,俺这不是刚开始种烟,没什么经验,就怕落后嘛!”李玉华略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哈哈,你干建筑那可是一把好手,方圆几十里谁不知道你刮腻子的手艺!只要按生产标准来,种好烟叶也不难。去年你不就种得挺好嘛!”李蒙打趣道。

李玉华是“80后”,初中毕业后,他就立志摆脱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外出打拼。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时,他敏锐地发现刮腻子这个手艺有前景,便拜师学艺。经过近一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学成“出师”。前些年,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李玉华凭借精湛的刮腻子手艺,收入颇为可观。

然而,近两年房地产市场遇冷,李玉华面临失业危机,活儿不仅越来越少,工钱还经常拖欠。赋闲在家的他,到皇营村表哥王志臣家帮忙。表哥同样是“80后”,种烟已有15年,凭借出色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不仅收入稳定,盖了新房、买了车,还为乡亲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协助表哥种烟的一个生产季里,李玉华发现种烟全程有烟技员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还提供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生产有保障,收入也稳定。2023年冬天,在表哥的鼓励下,李玉华来到垛庄烟叶收购站,详细咨询种烟事宜。听完工作人员的政策讲解,拿到烤烟生产资料后,他更加坚定了种烟的决心。

图为垛庄烟站技术员刘本强(右)与李玉华查看起垄质量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李玉华将刮腻子时的专注和精益求精,运用到种烟上。为准确辨别烟草病虫害,他对照书本反复研究、上网查阅资料,甚至带着病株病叶追着烟技员请教;为让烟株达到理想高度,他多次向老烟农取经,听说哪里有长势好的烟田,就跑去观摩学习;为烤好烟叶,他一天要给烟站烘烤主管打十几通电话。

“这劲头,和当年在工地抢工期一个样!”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李玉华种植了11亩烤烟,在烟站技术员的耐心指导和他自己的精心管理下,再加上订单种植的红薯、丹参等作物,年收入直逼十万元大关。尝到甜头的李玉华,种烟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尤其回乡发展后,他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获得了稳定收入,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望着眼前撒满土杂肥的烟田,李玉华对新一季的烟叶生产充满期待。兜兜转转,又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李玉华的想法有了巨大转变:“还是种地让我感觉踏实!”山风吹过新翻的田垄,带着肥料特有的醇厚气息,又一个充满希望的种植季正徐徐展开。(临沂市蒙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公爱芹)


责任编辑:韩利

三农农业李蒙种植业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