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出生的岑参,是土生土长的广西百色田东人。2005年,岑参考上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4年后毕业留在广州,入职一间港资企业,负责网络营销工作。
2012年,岑参决定辞职,回到家乡田东,专职从事芒果等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只为家乡的芒果不再贱卖。
2019年,岑参参加平安银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接受更加系统的创业培训,以及科技、品牌、销售、金融等各方面的帮扶,而后,其事业跃上新的台阶。如今,他的农业公司年营收5000多万,让包括芒果在内的本地农产品,卖出了应有的价格,带动了周边老乡发家致富。
冲突:右江南岸的大学生辞职返乡
右江,广西百色母亲河,是珠江水系上游河段,起于百色市区澄碧河口,终于南宁市西郊宋村。
岑参家在右江田东河段南岸。2005年,岑参以高分考上中山大学,就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老师说,这是右江南岸好多年以来考上的最好的大学。”岑参略带自豪地说。
2005年的夏天,岑参暂时告别右江南岸,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珠江南岸,负笈担簦于华南最好的大学。
大学四年,每年暑假结束,岑参的同学都期盼他早日回校——同学们牵挂的不是他,而是他背囊里散发着清香的田东芒果。
广西田东芒果香名远播,这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据气候资料显示,田东县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霜无雪,春季干旱少雨,气温回升快,土壤肥沃,可谓种植芒果的天赋之地。田东芒果古而有之,但真正大规模引种栽培,是在1980年代中期。及至1990年代,田东芒果已颇具规模,并于1996年获“中国芒果之乡”称号。
岑参家也从那时开始种芒果,可以说,芒果树的童年,也是岑参的童年。多年以后,老家的芒果成了岑参在大学里的“社交货币”,以致于2009年毕业之后,同学们每年暑假都不无遗憾地跟岑参说,想念你家芒果的味道。
不过,同学们的“遗憾”,在三年之后得到了“弥补”。
2009年,岑参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港资企业做网络营销工作,体面而高薪,又深得老板信任,肉眼可见的前程似锦。
岑参喜欢许巍,喜欢《蓝莲花》。据说,喜欢许巍的人,都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以及理想主义情怀。岑参也是如此,在他工作三年后,理想主义“发作”了。
2012年的夏天,又是芒果成熟时,父亲来电跟岑参诉苦说,芒果价格太差,赚不到钱。那头,父亲在叹息,这头,一个计划如同蘑菇云在岑参心中腾地升起。
他决定,辞职回家卖芒果。
“得知我要回来卖芒果,一开始时父亲他们是强烈反对的,关系一度还闹得很僵。”2012年夏天,岑参辞去广州的工作,返回田东“当农民”。一同回乡的,还有他的女朋友。
岑参辞职回家当农民的消息,成了当地爆炸性的新闻,其热度不亚于当年他考上中山大学。
世俗的压力,如暴风雨般落在岑参以及父母身上。
但自小听百色起义故事长大的岑参,有一股“说干就干、绝不退缩”的韧劲,“赶紧做出点成绩来,家里人也好接受些,世俗眼光压力也小些。”岑参说。
2012年的那个夏天,岑参与女朋友每天早上五六点便到果园收果,然后运回来给工人们打包,傍晚交付快递邮寄,最快次日便能送到客户手中。
看着儿子如此拼命,家人也顾不得埋怨了,全家出动帮岑参收果、打包、寄快递,减轻岑参的压力。
刚开业那一周,每天发货量已达到四五十件,开业1个月,每天就要发上百份快递,岑参写单都写到手软,不得不买一台打印机回来,解放自己双手。网点开业前两个月,营业额便突破30万元。
首战告捷!习惯了埋头种果的父母以及乡亲们发现,这个返乡卖果的大学生“农民”似乎跟他们不太一样,很快就接受了“大学生儿子回来当农民”的现实。
起步:田东芒果的“专业革命”
岑参确实跟传统的果农不一样。
多年以来,乡亲们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货’交易模式,交易半径基本上局限于周边县镇,每到芒果成熟的季节,果农要自己开车运芒果去收果点,还常常被压价,以致“果贱伤农”。
在岑参回来之前,比他大10岁的老乡果农李英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曾花钱做了一个芒果销售网站,希望转型电商销售,但效果未如人意。
“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是李英华“触网”后最大的收获。自岑参回来之后,他就把电商销售完全托付给岑参,自己专注种果。
科班出身的岑参,玩网络营销显然是专业的。
“亲爱的朋友,最近还好吗?我是你的朋友三叔,我务农啦!逃离城市的繁器,每晚早睡,每天早起.....”岑参在每个芒果包装盒里,都会放一封写给顾客的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这封信的旁边,还放着芒果食用说明书,帮助消费者正确吃芒。
之所以要放一份吃芒果说明书,是因为田东芒果有一个特别的品种——桂七,常常被顾客误解。
桂七被誉为芒果中的“爱马仕”,是田东芒果,自古便是贡品,广西以外的朋友,少见更少吃。桂七外皮始终保持青绿色,看不出熟还是不熟,许多消费者因此错过最佳食用时机。针对这个“痛点”,岑参就非常贴心地随箱放置了一份说明书,消除误解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品牌宣传。
在创新网络营销手段的同时,岑参更不忘对芒果品质的把控,后者才是树立品牌口碑的根本之道。
然而,为了品质这一关,岑参又一次感受到传统思维的压力。
在岑参之前,果农们卖果时都是“一锤子”买卖,好果、差果、大果、小果混在一起,一箩筐卖给果贩。但岑参收果时要挑剔一些,有斑点的不要,畸形的不要……这种挑法,让果农伯伯们一时无法习惯。
“有时挑到一半,果农就生气了,说不卖了,双方一时闹得不愉快,”岑参说,“但是我还是坚持了我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线上卖出好价格,把口碑品牌树起来。”
岑参的策略后来被证明有效。2012年,当地品质较好的芒果,能卖每斤1.8元左右,2013年涨到每斤3元,2014年更是涨到每斤4.5元左右,果农的总体收入是增加的,村民逐渐理解了岑参的坚持。
“乡亲们对我比较支持,一到了成熟季节就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过来收果。”当初因挑果而产生的嫌隙,也一扫而空。
当然,岑参也不是个光顾着“掐尖”的老板,他也帮着果农介绍定位较低果商收购稍次的芒果,尽可能保障果农的利益。这个习惯做法,他坚持至今。
突围:来自平安的多重助力
创业几年来,岑参凭借先发优势以及村民优质果源的支持,公司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但面临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
“农村鲜果销售行业门槛挺低的,再加上2017年那两年一些电商平台频繁打价格战,我们也被迫应战,跟着打价格战,”岑参说,“所以虽然那几年偶尔也有年份突破1000万,但第二年可能又跌回去了,相当不稳定。”
如何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何找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通道?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比当初辞职回乡面对父亲时,大多了。
事情在2019年发生了变化。
2019年初,平安银行首期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开班,广西田东县推荐了若干学员参加学习,岑参是其中的一员。
“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包括政策解读、财务管理、电商运营、种养殖技术等类别,且实行1+11(1个月集中培训+11个月跟踪辅导)创业孵化模式,持续跟踪培训成果。换言之,培训班不仅管教,还管落地。
多年以后,岑参回忆起这次培训,已记不清细节,但培训班给他公司运营、发展等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他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四年来平安银行在百色田东实践乡村振兴‘421’服务模式帮扶芒果产业。在品牌方面,平安银行与田东县共同打造联名品牌“平安好芒”,并上线平安内部的帮扶商城,助力增加销量;在渠道上,平安银行开通线上的“平安云农场”,对接京东众筹、本来生活、凤凰卫视等渠道销,助力销售;在科技方面,芒果基地安装了虫情智慧预测系统、土壤监测系统等设备,并连接平安卫星以及数字村小程序,助力果农提升管理效率,保障芒果品质;在金融上,针对像岑参这样的新农人,有‘平安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予以支持,帮助其应对经营资金压力。
岑参自身也在思考更多出路。“靠价格战吸引来的流量,几乎没有办法留存,导致营业额起伏不定。经过考虑,我们决定不跟风打价格战,专门做中高端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靠品质来吸引顾客,让我们有了较大的积累性和稳定性。”岑参说,“同时,我们也通过平安等企业的帮扶,接触更多销售渠道,改变以往渠道单一化的情况。”
在平安以及百色市、县多方助力之下,岑参公司的销售额几乎逐年翻倍增长,2020年2000万,2021年4000万,而2022年前9个月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他预计整年的销售额会达到6000万。自2019年以来,平安银行通过多种帮扶形式,助力田东当地芒果农户增收累计1057万元。
平安银行总行乡村振兴金融办公室总经理徐岗这四年来一直在跟踪关注芒果产业和学员岑参的创业进展,时常给岑参提些金融和科技上的建议。
徐岗认为,平安银行以“惠农贷”支持多年来培养的致富带头人学员,打的是“融智+融资”组合拳,还有“品牌+科技”连环招,而品牌来自于品控,在种植端,运用平安“数字村”,助力科学种养;在加工端,推进自动化精准分拣、优化包装,推动芒果周边产品开发;在销售端,要借鉴这两年红火的“钦蜜九号”百香果,进一步提升品牌高端形象。
“平安银行与全国唯一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田东)共建福兰芒果基地,将从种质、种植乃至后续的品牌、销售环节入手,以农技保障芒果品质,以科技提升产业智慧化发展经营。”徐岗说。
联盟:利益共享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
从返乡、起步到突围,岑参是“农派三叔”团队的“发动机”,也是灵魂人物,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三驾马车’,各自负责一个板块,支撑起公司正常运作。”
第一驾马车,是他太太。岑参与太太相识于初中,一起在广州读书,毕业后确定恋爱关系。2012年夏天,当岑参决定回乡创业,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太太,毫不犹豫地跟着回来,一块创业。如今,太太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第二驾马车,是他的同学,兼公司的运营总监。他的同学曾是某国企电信县级公司中层,于2016年下海,加入“农派三叔”,现在负责一支10人的短视频直播团队。
而后者,堪称是“农派三叔”的流量担当。2019年开始,“农派三叔”开通抖音号,三年多来,“农派三叔”共发了近2000个短视频,介绍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目前,营业额有60%来自互联网直播。”
2019年夏天,平安银行还专门请来凤凰卫视,走进田东芒果园,现场直播卖果,助力当地果农增收。
乘互联网电商和芒果节东风,岑参将老家的芒果以及其他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卖到全国,甚至卖上了青藏高原——虽然,邮费比芒果还贵,“芒果80元,邮费130元。”
岑参的第三驾马车,则是公司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的副总经理。该位副总是湖北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于武汉经营一家专卖小龙虾的电商公司,后来被岑参从大武汉挖到百色田东,一起创业。
“我们计划采用合伙人的形式,有负责直播带货板块的,有负责产品供应链板块的,有负责产品品控板块的……然后根据销售业绩来分红,希望把一些年轻人给吸引回来,共同创业,持续促进家乡发展。我们团队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有创业热情。”9月底,对着来访的中国平安高管以及百色市党政领导们,岑参如是说。
“对,先热火朝天干起来。”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说,“你引进来一些新的模式理念,这事就有了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造血式帮扶”,被奉为平安产业帮扶的圭臬,乡村振兴更少不了这种可持续的造血理念。
在9月底田东芒果树下的座谈会上,谢永林跟岑参等人提到,过去四年,每年他都会去平安银行的帮扶项目走一走,从陕西铜川、四川凉山、广东河源走到今年的广西百色。在这些地方,平安银行延续着一整套成熟的“造血式帮扶”模式,用专业的金融服务创造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结语:骑行一族 芒果少年
以利益共享吸引年轻人加盟,这是岑参团队保持年轻活力的方法。而岑参自己更是运动狂,以此来保持身心的年轻态。
读大学时,岑参喜欢轮滑,享受陆地滑翔的快感。随着年纪增长,岑参告别轮滑,变身骑行一族。他的车后尾箱常常放着一辆折叠自行车,他便骑上自行车,塞上耳机,听着许巍的《蓝莲花》,一路向前,一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