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堂课上,两位老师的讲述不但让文物‘说话’,还让文物‘活起来了’!”“我们在博物馆里也找到了我们'陕西娃'独有的历史‘归属感’!”未央煜星春藤小学的学生讲道。国庆期间,一堂沉浸式思政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开讲,未央煜星春藤小学慧星堂五班的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听课。
这堂“大思政课”的课程融合了语文、英语、西汉历史、唐代历史、科学探究等内容,采用项目制的学习策略,通过发现、观察、提问、自主寻找答案等步骤,最终完成3件国宝的探寻任务。
学生自主探寻的3件国宝分别是:中国现存最早调兵凭证“杜虎符”,中国历史中唯一一块皇后玉玺,唐代为祭祀而生的金走龙小团队。
同学们连连感叹:这样的“思政课”生动又有趣。这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既是转变教学方式、拓展育人途径的有益探索,又让同学们“触摸”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据悉,该校为了更好地落实 “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研发了博物馆“思政课”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科间知识相融合等特点。学生通过认识博物馆,了解其性质及作用,加深对文物的了解,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沉浸式”的思政课教学,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观察生活、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能够更加全面、客观体验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慧星堂5班的同学们还将仿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收集合适的展品,策划并设计出自己的博物馆。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