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富荣”轮、“中运华南”轮等进、出港船舶在鲅鱼圈港区安全交会,营口港鲅鱼圈港区成功完成主航道试行双向通航。
一直以来,因为航道宽度与通航环境关系,营口港鲅鱼圈港区主航道一直采用单向通航措施,四个小时变更一次。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鲅鱼圈港区的主航道单向通航模式逐渐成为制约港口发展和吞吐量的提升瓶颈。对此,营口海事局积极推进双向通航工作,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推演,双向通航试行稳步推进,为实现双向通航奠定坚实基础。航道及码头利用率大幅提高,港口通行环境和作业效率日益改善。
求真务实 在调查研究上见真章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营口海事局聚焦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下沉一线、深入企业,体察实情、问需于群众,着力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心所向的问题。
营口海事局指挥中心组织开展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工作专题调研,着力打造安全便捷水上高速路。聚焦海事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和港航企业、船舶船员急难愁盼问题,深入码头船舶,走访港务集团和辖区航运企业,开展座谈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围绕信息整合共享、提升通航能力等方面,营口海事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发挥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平台协调中枢作用,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双向通航,切实把调研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营口海事局指挥中心按照优化航路、科学组织、有序锚泊的原则,开展密集船舶流管控研究,突破惯性思维,在原有商船惯常航路之外,规划设置西南—东北向推荐航路,分隔进出鲅鱼圈和南北过境船舶流,有效规避了船舶穿越锚地带来的碰撞风险;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规范船舶靠、离港报审批工作程序,制定批次启动后的增添计划制度,为港口年均增添单船进出港计划800余艘次;今年以来,随着营口辖区锚地从4块增加到6块,船舶穿越锚区带来的碰撞风险随之加大,指挥中心统筹规划锚地资源利用,让“水上高速公路停车带”安全地履行使命。
创新服务 在推动发展上出实招
营口海事局指挥中心成立工作专班,与营口港生产调度部门、引航站多家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鲅鱼圈港区自然通航环境、水文潮汐情况、航道情况、通航密度情况,多次开展研究讨论,积极研究对策,确保鲅鱼圈主航道双向通航成为促进港口发展和提高港口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论证双向通航的可行性,协调并委托大连海事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对鲅鱼圈航道的双向通航能力进行详细论证,从通航环境、双向通航可行性、航道单双向通航交通容量比对、营运期通航安全评估、航道双向通航安全仿真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历时一年之久。期间营口海事局提供近五年来来港船舶交通流量、进出港船型等大量数据,全程跟进报告撰写工作,增加“双向通航与通航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论证,召开专题会议对报告进行多次审核修改,最终形成《营口鲅鱼圈港区25万吨级航道双向通航安全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在对自然条件、船舶条件以及交通条件进行限制的条件下,鲅鱼圈航道具备双向通航能力。
营口海事局结合鲅鱼圈港区的实际情况,以《营口鲅鱼圈港区25万吨级航道双向通航安全研究报告》为基础,组织港航、引航、航标、航运企业等相关部门专家认真研究论证,统筹兼顾各环节的作用,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对双向通航具体实施细节进行讨论,顺利通过了可行性评估。营口海事局又组织经验丰富的海事专业人员,对鲅鱼圈港区通航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双向通航限制条件,优化船舶交通组织原则,细化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双向通航监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实验,有力推动了双向通航的顺利实现。
三务融合 在共建共享上求实效
营口海事局指挥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党务引领业务、融于服务的实践路径,联合港口、引航、轮驳和辖区航运企业积极打造党建联盟,打破行业和区域的“无形藩篱”,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党务业务服务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
坚持“联盟搭台、服务唱戏”的工作理念,聚焦营口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联盟建设与服务发展同频共振。指挥中心积极打造“透明VTS”,建立VTS开放日长效机制,邀请辖区各涉海机构和港航企业参加,近距离感受VTS各项监管和服务工作,增进相互理解,提升海事监管服务水平和社会满意度。联合营口港引航站第一、第三党支部,轮驳公司安环部、生产调度中心党支部开展“忠诚固根本,建功新突破”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双向通航运行、船舶交通安全、航运和港口运转情况及未来规划等问题深入交流,强化沟通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通报,打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水上通航环境。
双向通航的开展将在缩短港内船舶待泊时间、提升港区主航道利用率,提高港口运转效率,惠及航运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进一步提高港口竞争力。营口海事局将继续强化安全保障,推动双向通航常态化运行,为通航效率的提升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