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甘肃深化医改观察③ “血脉”相通,促县域一体

2023年09月18日 17:10:30 健康报 高艳坤 特约记者 林丽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格局,是提升乡村居民就医质量的必由之路。近日,记者在甘肃省采访发现,该省在基本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高位部署推动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心电、检验、病理等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域医疗资源从分散走向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五大中心”带动全域

“严重创伤优先”“急性胸痛优先”……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厅导医台正前方,这几块提示牌最为抢眼。大厅的地面上,红绿相间的“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地面导流线格外醒目。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在县级医院建成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打通院前与院内衔接不畅等堵点,全面提升县域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我们以急诊科为纽带,联合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骨科等,分别组成卒中、胸痛、创伤等多个多学科诊疗团队,对危急重症患者开展一站式多学科治疗。”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李德彪表示。

以该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为例,除产科和分娩病区外,还设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每月对妇产科医务人员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技能培训和考核,并结合收治的危重孕产妇情况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该院产科主任高淑红介绍,截至上半年,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救治危重孕产妇150余人,救治成功率达100%。

陇南市成县人民医院则结合“五大中心”分别组建了涵盖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的微信联络群,搭建起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快速通道。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成县小川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武宇飞在该县胸痛急救微信群中发出消息:一名50岁男性患者出现严重胸痛症状,呼吸急促,血压偏低。看到消息后,成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陈宝平立即通过电话指导武宇飞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120”电话启动转运。小川镇中心卫生院距离成县人民医院10公里,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成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护人员加紧做好术前准备。晚11时左右,手术治疗完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通过胸痛中心和县域一体化急救体系建设,我们实现了‘人不动信息动,患者不动医护动’,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成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胸痛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立说。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浩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甘肃省86个县(市、区)建成胸痛中心63家、卒中中心80家、创伤中心5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各87家。

资源共享上下一体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甘肃省积极推进县级医院建立检验、心电、影像、病理等资源共享中心,推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检查检验互联互通,实现“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

3年前,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辐射全市的区域医学影像中心。该院放射科主任聂立勋介绍,中心每年对乡镇卫生院放射技术人员进行拍片和影像诊断等技术培训。乡镇卫生院拍的片子全部经会诊平台上传至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医院高年资医师开具诊断报告。至今,区域医学影像中心累计为乡镇卫生院会诊病例1000余例。

记者在玉门市柳河镇卫生院看到,一位患者拍完胸片后,20多分钟就收到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而在以前,患者到市里做检查,需要往返40多公里。

聂立勋介绍,由县级医院牵头设立的县域检验、心电、影像、病理等中心,通过采取专业培训、质量控制等措施,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检验能力,保障了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奠定了基础。

张浩介绍,脱贫攻坚期间,甘肃省各级财政筹措经费约13亿元,为服务人口在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机、彩超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等设备。但是,乡镇卫生院缺少合格的医疗放射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影响了部分设备发挥作用。甘肃省通过推行“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模式,极大缓解了这一难题。截至今年6月,甘肃省已经有75个县全面建成检验、病理、心电、消毒供应等5个县域资源共享中心,建成率达87.2%。此举切实方便了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紧密型医共体全面推进

去年,兰州新区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列为医改工作“一号工程”,选择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秦川中心卫生院进行试点改革。今年,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兰州新区将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范围。兰州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应全介绍,医共体对所有成员单位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等“六统一”管理。

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吕军介绍,医共体在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两个特色专科,牵头医院定期派驻专科医生下沉基层进行组团式帮扶,并为基层上转的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共体联合康复病房,将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患者及时下转至基层继续治疗和康复。

“医共体还成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开展个性化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吕军表示,针对家庭医生干预后病情控制不理想的慢病患者,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每月牵头开展一次集中诊治,已累计服务慢病患者2000余人。

目前,甘肃省有国家和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31个。2022年,该省在31个试点县中遴选7个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力争取得突破、创出经验。

前不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近3年试点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提出整改提升措施。“下半年,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张浩说。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陈浩然

医改人民医院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