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5月18日发表声明:拜登被诊断患有侵袭性前列腺癌。
(资料图/视觉中国)
根据声明,拜登的泌尿系统症状最近不断加重,经医生检查发现一处前列腺结节。
16日,拜登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癌症已扩散至骨头。
声明说,拜登罹患的前列腺癌似乎对激素敏感,可进行有效管理。拜登及其家人正在同医生一起评估治疗方案。
近半数的男性,
在一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
受到同一个健康问题的影响
——来自前列腺的困扰。
其中,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肿瘤,
在欧美地区,
其发病率常年居男性恶性肿瘤前列。
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
且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为何前列腺癌“发现即晚期”?
前列腺癌真的是“懒癌”吗?
骨转移还有没有救?
哪些男性是高危人群?
做什么检查才能尽早揪出它?
……
关于前列腺癌的这些热点问题,
今天一次为你说清。
为什么前列腺癌总是“发现即晚期”?
前列腺癌高发和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是老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此外,家族遗传因素、日常生活压力大、情绪焦虑、吸烟、高脂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引起前列腺癌,它也常被认为是一种“富贵老年病”。
泌尿外科专家介绍,不少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或局部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有关——
原因一:
早期症状易误认作前列腺增生症状
前列腺癌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尿频、尿急,而这也是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男性都可能有这样的“难言之隐”。因此,前列腺癌非常容易被当成前列腺增生来看待,不少患者出现一些早期症状时都认为“年龄大了,是这样的”,或是感到羞于启齿而未能及时就医。
前列腺癌早期可能有如下表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尿中带血、直肠有压迫感或疼痛等。
原因二:
没有形成足够的筛查意识
除了前列腺癌本身很隐蔽以外,很多居民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疾病筛查意识,也是前列腺癌难以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定期做体检、体检时不够全面等因素,都容易让患者失去早发现前列腺癌的机会。
原因三:
误将晚期骨转移疼痛
当普通腰腿关节痛来治
前列腺癌发展到晚期的表现主要有:骨盆、腰部、肋骨、下肢麻木或疼痛等骨头转移症状,且消瘦、无力、贫血等。
前列腺癌容易不知不觉发生骨转移,很多老年人都有腰腿关节痛的问题,常被误认为是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认为吃点补剂、涂点药膏就能缓解。有的患者直到症状加重前去骨科看病,兜兜转转检查了一轮才最终确诊,因此耽误了最佳干预时间。
前列腺癌都是“惰性癌”?
关键要看分级评估
关于前列腺癌的众多说法里,有一条广为流传:前列腺癌是“懒癌”“惰性癌”,因此,不少人认为它“比较温和、进展缓慢”,即使确诊了也不积极治疗,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患者——这种观念不可取。
如今,前列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理分级和个人身体耐受能力来优选治疗方案。
泌尿外科专家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方法是Gleason(格里森)评分系统。
Gleason评分=主要结构类型(级别)+次要结构类型(级别)(2~10分)
其中,主要原发病变区分为1~5级,次要病变区也分为1~5级。
简单来讲,Gleason评分系统将前列腺癌从低到高分为5级,级别越高,危险性越大。
1级是危险性最低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惰性癌”,可能终生都不会转移,但仍有可能进展到第2级、第3级。
而评分达到第4、第5级的患者,如果不积极干预,可能发生骨转移,导致晚期生活质量比较差,还有可能会死于前列腺癌。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拜登的私人办公室发表声明说,拜登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为9分。根据评分标准,8分及8分以上表明癌细胞侵袭性很高,癌细胞分化较差。
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
还“有没有救”?
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剧情影响,不少人认为,一旦癌症发生骨转移,癌细胞扩散到骨骼,往往等同于“病入膏肓”“没得救了”,其实,这种观念非常片面。
(资料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癌症骨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癌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为主,这几类原发癌相对更容易发生骨转移。
如果未及时干预,确实可能引发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临床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只要发现及时并积极干预,也有办法提高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即便是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实现“带瘤生存”的几率也比其他癌症要高很多。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肿瘤仅仅局限在前列腺范围内,且没有远处转移,可以选择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对前列腺进行根治性切除或者根治性放疗。
如果患者已经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通过药物控制癌症进展,比如激素敏感的患者可通过激素疗法来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另外,化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
激素敏感的患者可通过激素疗法来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以控制癌细胞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前列腺癌会不会遗传?
这几类高危人群注意筛查
简单抽血检查一项特异性指标PSA(前列腺特异抗原),能帮助广大男性及早揪出前列腺癌。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体检都要抽血查PSA。如果PSA数值升高,就需要到泌尿外科就诊,结合情况通过更多筛查帮助确诊,如:
1.视情况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抽血检查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最重要血清学指标,如有异常,需多次复查。
2.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可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外形,以及有无不规则结节,发现肿块及其质地、浸润范围等。
3.经直肠超声检查:
经直肠超声检查,如果发现有外周带的低回声结节,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征象。
4.前列腺穿刺活检:
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帮助进一步确诊。
如今,前列腺癌不再只“盯”着老年人,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基因突变或有家族史。尤其是BRAC基因突变,在男性身上多表现为前列腺癌,比例占12%左右。
因此,这三类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1.有家族史的,比如叔伯兄弟、父辈等有前列腺癌的,45岁左右就要开始定期筛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抽血查PSA;
2.有BRAC基因突变的,40岁开始就要做血清PSA检测;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40岁也要开始查PSA。
综合自新华社、参考消息网、科普中国、广州日报往期、健康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