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铜价未来可达10万元/吨

2025年04月18日 14:45:58 经济观察报潘俊田

4月16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主办的CLNB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唐菊兴表示,2030年,铜价将接近或超过10万元/吨。截至4月17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均价为76095元/吨。

据唐菊兴介绍,铜价看涨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铜作为原材料。同时,全球铜矿资源储量已进入发现瓶颈期,铜矿品位趋势性下跌导致开发成本与难度增加,最终使得供应面临制约。

在铜矿供应方面,唐菊兴表示,最近几年全球较大铜矿的发现仅有三处,分别是刚果(金)铜矿、塞尔维亚铜矿以及国内西藏地区铜矿。“基本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大的铜矿,铜矿品位也很低。”

随着国内新一轮找矿行动的开展,目前在青藏高原、黑龙江等地区发现了大量铜矿。其中,西藏地区“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资源量2000余万吨,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黑龙江多宝山铜矿深部找矿新增铜资源量365万吨。

唐菊兴称,到2035年,西藏将实现铜金属产能12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从而改变铜资源格局。

但国内铜矿资源也存在着品位低、难开发的特点。

根据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同一场活动中提供的数据,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的品位为2.51%,而西藏巨龙铜矿品位仅为0.2%。

紫金矿业持有的西藏巨龙铜矿预计将在今年实现17万吨/年的产量,成为中国最大铜矿,同时其也是全球采选规模最大、品位最低、海拔最高的铜矿山。

但截至目前,中国国内铜矿产量依然较少,绝大部分铜需要从国外进口,主要进口国为智利、秘鲁等国。据唐菊兴介绍,2024年国内铜矿山产量为210万吨,二次产量330万吨,进口量大于1450万吨。

唐菊兴称,到2040年,随着西藏地区铜资源得到较快开发,矿山产量有望增至260万吨—300万吨,二次产量约为650万吨,外采率下降至50%。

在铜矿需求方面,根据唐菊兴提供的数据,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1年至2024年,国内铜需求从788万吨迅速增长至1500万吨左右,年增速达6%,铜产品进口额超6000亿元,已与油气、铁成为我国进口额最大的三种矿产品。

他举例称:“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80公斤以上的铜,而传统汽油车只需要不到10公斤的铜。”

陈景河表示,铜是性价比最好的导体,因此能够广泛应用在光伏、风电、核电、氢能等新能源领域。“铜需求本质关联的是电力需求,到2040年总需求有望突破4000万吨。”


责任编辑:张阿嫱

能源投资铜价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