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居民来办理居住证,我们要先翻台账,核对居住信息,赶上网格员不在的时候还要打电话确认,一番操作下来需要20分钟左右才能办结。现在有了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只要登录核实马上可以开具证明,1分钟就够了。”北辰区瑞景街瑞盈园社区党委书记刘璨口中的这套系统,就是他带着两名大学生社工自学编程,利用开源模型独立开发的一套适应社区工作需求,提高服务效率的软件。他们从Python(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学起,历经两年半,已将系统升级至4.0版本,并向全街推广。
当社工遇上代码
“刚开始连‘数据库’是啥都不清楚,全靠百度现学。”1999年出生的王云博笑着说。2022年,他和同龄的赵馨东大学毕业后来到瑞盈园社区,发现网格员们还在用纸质册子登记居民信息,“一栋楼200多户,谁家搬走了、谁家老人需要帮扶,更新全靠手写,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同为“90后”的刘璨提议:“咱们能不能自己做个系统?”这个想法让团队既兴奋又忐忑。三人中只有赵馨东学过计算机专业,但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白天处理完社区事务,晚上就抱着电脑啃编程教程。
就这样,三人组现学现用,克服重重困难,白天,他们走街串巷,调解纠纷、帮扶老人;夜晚,他们化身“码农”,用一行行代码编织社区的“智慧网”。最终,他们成功开发出一款社区智能化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纸质台账+Excel表格”的烦琐模式,让社区治理搭上数字化的快车。
在居民反馈中“迭代成长”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文档’。”刘璨说。系统经过十余次更新,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不仅能对老年人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已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全面核查和动态更新,不断甄别逻辑错误和缺失信息,还能实时同步跨网格信息。
系统4.0版本新开发邻里矛盾及12345热线反映问题登记到户功能,通过统计矛盾发生频率,网格员可确定重点关注户,并定期走访、主动排查。“此前我们接到12345反馈居民对邻居的投诉,通过系统了解到两户居民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我们采取了一些迂回的处理方法,成功解决了问题。”刘璨说,“技术是冷的,但社区工作是热的,开发系统不是为了让机器代替人,而是要更好地服务人。”
据介绍,今年系统将进行5.0版本调整升级,加入户籍人口梳理模块,并标注出独居空巢老人紧急联系人。现在有了DeepSeek,写完代码可以让它给分析一下,升级的效率高多了。
如今,这套系统已记录瑞盈园社区1535余户、3368多名居民的动态信息,并已向其他11个兄弟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