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曾连续20年保持超过8%的年度增速,到2020年骤然下降为-3.9%,2021年小有回升,但到2022年增速又下降为-0.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疫情发生前持续多年8%左右的年度增速,到2020年跌为负增长(-1.6%),2022年也仅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1.8%,三年来居民总消费呈现出明显萎缩。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复苏,不仅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其中,文旅行业与广大群众的生活福祉密切相关,国内旅游市场在今年春节呈现出的明显复苏信号就说明文化旅游是群众最关心和喜闻乐见的消费需求。因此,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下大力量开展文旅消费促进行动,进一步扩大内需消费。
首先,引导各地政府精准发放文旅消费券。近年来,许多省市地区采取发放消费券的办法提振消费市场,对当地的经济复苏起到了直接有效的作用。但综合性通用消费券在刺激的精准度方面还存在不足,建议指导各地政府发放专项文旅消费券,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做好投放配比,对吃、住、游、购、娱等文旅业态进行分类带动;节假日和平日发放进行一定比例的调配,推动消费的均衡性。
其次,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实施文旅消费补助。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最应该发放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但目前的发放方式难免会出现受惠人群不够平衡。所以,建议各地政府结合实际,针对当地特定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实施文旅消费专项补贴式发放。
再次,调整税收政策,尝试以文旅消费抵税。目前的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主要集中在家庭的刚性消费,下一步可考虑将观看演出、购买景区门票、参与文化艺术培训等精神消费增设为扣除项目,设置适当的扣除额度。
最后,大力刺激绿色低碳消费,推动文旅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消费并不是鼓励粗放消费、非理性消费、奢侈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是刺激绿色低碳消费的关键期,建议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培育和鼓励消费者的绿色低碳消费习惯。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下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建议尽快研究落实全国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数字化手段全领域纪录居民的日常低碳消费行为,形成居民绿色积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