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在工业界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产业备受关注。从事碳纤维材料研究工作20余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见证了我国碳纤维材料研制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发展全程。《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建设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装备示范平台》《关于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础研究的建议》……他先后提出多项建议,为推动山西碳纤维产业发展鼓与呼。
近年来,我国布局了一些碳纤维材料研究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碳纤维技术集成度高、国际竞争激烈、制备工艺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我国碳纤维材料总体技术实力和水平与当前国家对碳纤维材料综合利用的要求仍有差距。为此,吕春祥建议,有关部门在引入碳纤维相关项目的时候,要优化技术和产业的布局,以核心人才、核心技术、核心装备、核心应用为标准来筹划。他呼吁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同质化竞争,使碳纤维产业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吕春祥立足碳纤维产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建议。他表示,希望山西能够布好局、落好子,成为碳纤维产业民用领域中规模、质量、数量有影响力的区域。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吕春祥将目光对准能源领域,提出《关于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的建议。在今年,他继续以能源发展为切入点,围绕山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出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风、光、电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吕春祥表示,近年来山西在风光发电、氢能、地热能、新型储能和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4900万千瓦,占比40.25%。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需要更多的强劲动力。因此,吕春祥建议,发挥山西在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优势,作为示范点之一,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更多创新和投入。
吕春祥认为,建立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山西省向综合能源大省转变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建议,要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通过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等能源领域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布局支撑。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攻关,发展储能技术,实现更加完善的储能配套工作,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
此外,吕春祥还提出,希望在山西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使我们国家的能源技术,包括能源输送、储存技术更成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