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市档案馆:细化服务“颗粒度” 铺就群众“满意路”

2023年04月13日 10:17:14 中国城市网

仅凭电子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即使身处异地,也能远程申请利用档案,在家坐等所需资料快递上门;在一些群众办事聚集地,随处可见个人档案自助利用终端机,只需数十秒,便可完成档案的查阅和打印,办事途中再也不用奔波往返档案馆……网上办、指尖办、就近办,珠海市档案馆以细致行动诠释服务担当,用数据“加速度”和服务“心”温度,铺就起一条条档案为民“满意路”“幸福路”。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立业之本。近年来,市档案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聚焦支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立足惠民“小切口”,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强化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以“档案云”为内核,创新服务手段,多业态、多元化满足群众查档需求,全力打造极具民生温度和暖心质感的珠海档案利用服务品牌。

1.jpg

强基础,提升数字服务厚度

要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必须以强有力的数字平台和海量数据作为后盾。2022年,市档案馆充分发挥全国第一批、广东省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引领作用,在全省率先基于全新自主可控环境,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运行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动完成数字档案馆迭代升级,不仅构建全面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筑牢档案数据利用安全基石,而且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重新设计、优化重塑。如建立分布式索引,打通市数字档案馆与各区数字档案馆、单位数字档案室之间信息流通渠道,打破局馆区室和群众利用“数据壁垒”。统一全市档案利用和发布渠道,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建设面向公众的“档案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一厅通办、一次办结。

坚持将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工程,持续推进“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加快建立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自2010年起,除新进馆档案外,馆藏已有婚姻、公证、声像等与百姓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利用率较高的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100%完成。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文书等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1650余万页、照片档案3.2余张,为档案利用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市档案馆应用大数据、全文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逐步建立文书、声像、多媒体、网页等多类型的档案全文数据库,不断提升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

2.jpg

珠海市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为档案利用工作提供坚实支撑(韩明珠/摄)

借东风,跑出云上“加速度”

档案利用数字平台和资源建设的“任督二脉”打通之后,借助“互联网+云平台”,相当于群众身边就有了一个移动档案馆,不用出远门,轻点手机,就可享受随时查、随心办的“云查档”利用服务。

近日,在上海工作定居的何女士,因为户籍迁移需利用相关档案,但因平时工作繁忙很难专门从上海回到珠海,抱着试一试心态,通过“粤省事”移动政务平台提交了查档申请,市档案馆收到诉求后立即办理,当天就将其所需档案邮寄至上海。在“粤省事”查档平台开通前,像何女士那样的外地群众到市档案馆窗口查档,往返一趟至少三天。如果不是本人办理还需提供户口本等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或开具委托书,电话查档则需提前邮寄材料,流程也比较费时。“粤省事”查档平台实现“查档申请、材料审核、邮寄到家”一键办理,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

市档案馆积极借助“云”东风,依托数字档案馆对接各类政府集约化平台,创新构建数据要素流通顺畅“云查档”利用服务体系。除粤省事移动查档外,还针对机关单位档案查阅利用需求,通过“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开发“机关查档直通车”,加快推动档案数字资源向机关单位共享。对接“粤商通”“政企通”平台,开通“招商查档直通车”,为企业招商、项目落地打造查档“快车道”。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云查档”让档案便民服务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到了“一次都不跑”。

3.jpg

珠海市档案馆依托粤省事、粤政易、粤商通等平台提供“云查档”服务

出实招,彰显档案为民温度

介绍信、调动函等是各类民生档案中查阅量最多、利用率最高的档案之一,市档案馆窗口每年接待上述相关档案查阅利用约3000人次,特别是在办理社保业务或退休手续时,更是利用频繁。

为满足群众在其他部门办理业务时的查档需求,市档案馆主动研发个人档案自助查阅打印一体机,市民凭有效证件可就近实现介绍信等个人档案自助利用、实时出证。出证同时系统自动加盖档案馆利用章,确保电子档案利用合规有效。目前,首台个人档案自助一体机已在珠海市社保中心正式启用,内容涵盖珠海60余家单位移交的介绍信、调动函、报到证、任职通知、婚姻登记等个人档案74000余件,有效推动档案资源服务模式由“以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4.jpg

市民在珠海市社保中心服务大厅自助查询个人档案(韩明珠/摄)

同时,市档案馆积极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打造精简高效的利用服务环境。如上线智能机器人,将窗口工作前置,实现自助身份登记、自助查询,为群众提供办事新体验;推广贴心便利的“电子身份证”查档服务,群众无需携带实体证件,也可到馆查阅利用所需档案。一桩桩暖心“小实招”的推出,彰显了珠海档案人为民服务的“大情怀”。

5.jpg

群众出示手机电子身份证在市档案馆窗口办理查档业务(易带娣/摄)

聚合力,拓展信息共享深度

今年3月,在珠海市委副秘书长荆洪文的带领下,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共同赴贵州遵义开展东西部协作档案工作调研,调研期间,珠遵两地档案部门就开展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两地民生档案跨馆查阅利用机制等事宜达成一致,双方商定将尽快签订相关合作协议。“要依托珠海特区和遵义革命老区各自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激励教育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特区精神。通过不断加大跨区域、跨层级档案馆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形成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合力,让档案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市档案馆拜燕馆长说道。

6.jpg

3月26日,珠遵档案协作座谈会在贵州遵义召开(张鼎鑫/摄)

一直以来,市档案馆聚焦普惠共享,深化馆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便捷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让利用者在最近距离、最短时间查阅到需要的档案信息。目前该馆已通过市域馆际联动,实现与香洲、金湾、斗门各区档案馆开放档案、个人档案、婚姻等民生档案的“一证通办”“全城通办”。成功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并与杭州、烟台、广州、深圳、阳江、汕尾等市档案部门开展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合作,共同提升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珠海市档案馆将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方向,继续用档案“匠心”践行为民“初心”,以精细精准服务推动档案利用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罗人芳/文)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利

档案与民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