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市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共728个、16.38万户,其中,2023年计划改造的60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已完成小区改造27个。
吉州区星港澳园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改造后小区变得干净整洁,并配备了专门的休闲健身场所。
群策群力,激发群众参与感。吉安市大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政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让“共建共享”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分类式布局。立足于老旧小区的现状,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编制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严格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准入机制,引导居民对新改造项目的建设方案、管理机制、物业服务内容等形成一致共识。
点单式改造。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列入改造重点优先实施。通过居民提议、深度协商、群众票决的方式确定改造内容和标准,2021-2023年度吉安市实施改造的246个小区中有88个为提升、完善类标准,占比达35.77%。
测评式验收。将业委会和居民代表评价意见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多种方式接受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满意度监督,做到“整改不到位、满意率95%以下”不验收。累计592名各行业、各领域的群众参与满意度打分测评,采纳意见建议37条。
庐陵新区凤凰小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柏油路面干净整洁、绿化带尽显生态之美。
多维改造,提升群众获得感。吉安市按照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实施全方位改造的要求,有效延伸老旧小区生命周期。
微更新推动补短板。利用小区微空间开展微更新,建设一批益民利民、独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增加老旧小区空间内的多元化使用。建设居民活动中心8处,新建集中充电棚77个,打造文化墙和文化楼道多处,新建小区微型消防站51余个,照明设施改造项目57个,新增机动车位342个,划设机动车位3618个,改造雨污管网230公里,加速老旧小区配套功能“换代升级”。
联动改实现内循环。积极倡导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打通内部道路微循环,拆除废弃农贸市场等低价值建筑,统一外立面风貌,打造了创天一期、百花片区、永新城南老街片区、秀水片区等一批样板工程。同时,在吉安市中心城区试点开展高品质智慧社区建设,自主引入专营单位投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挖内涵彰显文化范。将文化特色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延续街区历史文脉,为小区景观赋予文化灵魂。例如安福县孔庙片区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基调,提取宋风建筑歇山顶、翘角等元素,融合赣派建筑砖墙等地域特色,对周边建筑外立面进行美化改造,打造了一批承载古韵乡愁的景观小品,布局了集儒家六艺体验馆、非遗体验馆、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25个特色文旅商业业态,完美再现安福优秀传统文化。
长效长治,守护群众幸福感。吉安市持续巩固改造成果,制定《关于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做好后半篇文章。
党建引领聚魂。坚持党建引领,以老旧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覆盖”为抓手,持续激发小区治理活力。依托基层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深入推进物业服务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健全物业企业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强化街道社区以及业委会对物业服务质量的日常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兑现老旧小区物业专项奖补和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促进物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资金扶持助力。对有条件的小区鼓励引进第三方物业优质企业,借助市场力量做好后续物业管理,并从财政支持、经营激励等方面进行给予鼓励扶持,市财政在按照完善类5000元、提升类8000元每户进行奖补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各区(管委会)每月每平方米0.1元的专项奖励。仅2022年,市本级财政兑现老旧小区改造奖补资金4500万元。
优化服务惠民。针对引入物业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小区,探索成立街道(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统筹零散无物业小区的管理,提供以“保安、保洁、保序”三保内容的基本性物业服务,做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一个、管好一个”。截至目前,全市2019-2022年已改造的668个老旧小区、142424户全部实现专业物业管理全覆盖。(王洋、罗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