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雨声、插秧声,声声入耳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将瀛海大鼓的艺术美契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点亮市民的新生活

2024年05月27日 02:16:38 中国城市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宋代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词句,形容北京大兴区瀛海镇创意市民生活艺术化的“瀛盈夏 趣插秧”景象非常贴切。

1.jpg

入夏后的北京城南,细雨清风,如诗如画。5月25日,“瀛盈夏 趣插秧”瀛海镇2024年农耕文化季——插秧节,体验活动在瀛海镇沃丰农科稻蟹共养基地顺利举办,广大市民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插秧乐趣,谱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都市农业新篇章。文化季开启前,有着明清帝王苑囿历史记忆和有序传承的瀛海大鼓,以《庆丰收》的鼓曲,将细腻、豪迈、宏阔、磅礴的艺术气息推到极致。第三、四代传承人与第五代学生队协作竞合,以娴熟的鼓法将瀛海大鼓的历史韵味为“瀛海镇2024年农耕文化季——插秧节”添加了生活艺术化格调——“都市里的乡土味,历史深处的再触摸”浑然融入现代生活的节奏,创意了漫时光的情趣。

当“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瀛海”,一派嗨翻天的沉浸式农文旅融合发展体验活动开场,瀛海镇地域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瀛海大鼓队”恣意洒脱,展现了瀛海当地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舞蹈队的插秧舞表演,挥洒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写实意境,小朋友们用一首首诗词歌颂劳动、弘扬农耕文化,让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对农业的记忆涂抹上了饱含文化韵味的色彩。

4.jpg

“瀛海大鼓浓缩了南海子帝王苑囿文化的历史变迁,在呼唤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我们瀛海镇大鼓文化的传统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四个瀛海’的美好愿景必将彰显出新瀛海的现代化新市镇气息,瀛海大鼓的生活气息很浓,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融相和。”瀛海镇文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5.jpg

“今天带孩子来体验下插秧的活动,感觉收获非常多。大米饭我们每天都在吃,但是孩子以前只能从课本上或者视频里了解水稻的插秧和生长、收获、加工过程。”“今天通过插秧、观看碾米等环节,让孩子通过接触到大米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拓展知识中,引导孩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带着“宝贝”参与活动的唐女士、周先生兴奋地说。

6.jpg

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吸引了70余组家庭参加,活动现场设置了家庭趣插秧、小龙虾大将军、林间小画匠、草帽魔法师、风车转转画、让稻成米、雨伞的蒙太奇等趣味互动环节,吸引了附近的不少市民朋友前来互动体验,科普凉亭、风车栈道、草编景观打卡等设施不仅科普了“水稻的一生”,还为居民拍照打卡提供了缤纷靓丽的景观设施。

7.jpg

“瀛海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我们作为新一代大鼓队的一个成员,更应该用手中的鼓槌荡起文化图腾的魅力,用美的鼓点唤起对乡土‘母亲’的自豪,用一曲曲鼓谱讲述故乡的故事。”第五代大鼓集体传承人领队说。

瀛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小凯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近年来,瀛海进一步聚焦都市农业,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观光、休闲、旅游、体验和高附加值为主要特征,因地制宜,先后打造了“南海子稻田画”“金色麦田”“油菜花海”“向日葵花海”“咱家一分田”“江(姜)山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瀛海五色韭”等“出圈”项目,初步实现了“春有花海胜景,夏享耕耘劳作,秋收颗粒归仓,冬添冰雪乐趣”的瀛海农业发展新模式,还结合镇域“永丰二锅头酒博物馆”“首都牛奶科普馆”等工业旅游项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开设了特色农文旅观光路线,不仅让居民体会到诗画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到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激发了都市农业的新活力,打造了都市农业“瀛海模式”的展示窗口。

(卫东海 梁海坤 任鑫)


责任编辑:韩利

大鼓书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