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邢灿)近日,聚焦自动驾驶技术伦理风险与挑战,东南大学人文—交通学院自动驾驶技术伦理风险研究团队与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庄伟超以及南京开沃集团沃行科技CTO裴沛进行了交流研讨。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背后所隐含的伦理风险与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深入探索这一前沿领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和交通学院联合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伦理风险研究团队。
在交流过程中,刘永谋阐述了“AI有限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对AI的认知、能力及其潜在风险的理解均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夸大其能力或潜在威胁。他主张对AI技术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其始终在可控范围内为人类服务。
针对当前AI技术娱乐化的趋势,刘永谋认为这偏离了AI技术的初衷和核心价值。关于AI意识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营销策略,旨在吸引公众关注与投资。社会各界应理性看待AI技术的发展,避免被夸大的宣传所误导。学界应保持谨慎与保守的态度,对AI技术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与防范,鼓励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研究方向。
庄伟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人工智能时代,各种信息的交互速度极大提升,这也使得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在这种背景下,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迭代速度更是惊人,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趋势出现。这不仅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促使各大厂商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
裴沛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面临来自数据层面的挑战。数据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是自动驾驶技术成功的关键。由于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道路标识、行人习惯等存在显著差异,自动驾驶系统必须针对特定地区进行数据采集与优化。但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伴随着数据广泛性不足、数据隐私保护等风险问题。裴沛还提到,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与道路环境差异巨大,这对自动驾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