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9月2日电 (记者叶中华)9月2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门头沟区专场获悉,目前,门头沟区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创新发展良好:中关村门头沟园已经聚集了“国高新”企业438家,“专精特新”150家,“国家小巨人”7家,上市企业7家,1家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1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建海作发布。叶中华摄
“我区‘三大产业’创新发展良好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工程’的不懈助推!”门头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建海阐释道,近年来,门头沟区制定了“1+4”三年行动计划,在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京西智谷算力基础设施楼宇加固项目,为算力池扩建做好空间保障;石龙三期电力增容项目已于今年6月底正式发电,保障后续京西智谷区域的电力负荷和韧性;石龙五期及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为科技园一期明年顺利开园提供保障。
在人才保障方面,搭建人才服务“直通车”“连新桥”,瞄准多层次人才,构建以“京西聚智计划”“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培育工程行动方案”“人才高地实施方案”为元政策、若干个专项办法和措施为子政策的“4+N”人才政策矩阵;落地全市首个涵盖“引育用留”全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圈,针对产业发展单独出台了全市首个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人才政策,启动“京西智谷”昇腾AI创新大赛等人才领域四大创新项目;发布京西人才“永定卡”,涵盖健康、交通、住房、文化休闲等共计10大类、15项特色服务,近几年共筹集提供人才租赁住房1234套,通过“筑巢引凤”让人才安心扎根。
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加大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力度,“1+3”产业引导基金已累计拨付资金3.1亿元,对接服务企业近120家;设立总规模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处置资金池,今年一季度专利质押普惠贷款项目4个,贷款金额3080万元,全市排名第四;创建“金融超市”,打通金融助企“最后一公里”;开展“智汇京西 创新领航”门头沟区投融资系列路演、“千人进千企”惠企服务暨“园区服务直通车”等专项活动,为“政银投企”对接和专业服务沟通搭建平台。
在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建立智慧信息平台,开展企业信息登记核销管理工作,目前智慧园区人员管理系统已服务108家企业,覆盖6300余名员工;挖掘“法官联络室”“检察官联络室”和“律师公证工作站”“政务服务站”“京西法律智谷”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优化执法监管模式,落实现场执法“四个必须”,推行“风险+信用”监管,推进“双承诺”试点工作,对新产业、新业态相关企业给予适当“包容期”,对失信者“严查严管”、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在配套服务方面,不断提升规范性和便利性,立体布局企业服务矩阵,发起门头沟区产业营商促进委员会倡议,开通产业营商24小时服务直通热线,挂牌成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和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同步在产业园区公众号开设“企呼我应”专栏,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多维度的企业服务诉求受理模式。构建配套服务设施“1+3+N”的总体格局,依托S1线主动融入城市区域配套,目前正在接续打造石龙三期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规模餐饮、生态银行等相继入驻。同时,还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交通便利度,释放625个停车位资源,缓解停车难问题;今年4月启动运营4条通勤班车线路,至今载客量达7000余人次;园区自动驾驶景观车也即将启动运营。
杨建海透露,今年该区还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门高七条”,从提升发展质量、推动能级跃升、构建协同平台、用好金融工具、力促降本增效、延揽各方人才、共享营商环境等7个维度、14个方面,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门高七条”的推出,将进一步优化本区营商环境,加速推动本区“三大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助推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