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是投资置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参考因素,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众多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同时最容易被市民接受的方法。
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进入2025年以来,济南市可谓是大动作不断,其中多项工作值得关注。
街巷整容
打通城市“毛细血管”
背街小巷犹如毛细血管,虽不起眼却关乎着居民生活的点滴,其环境好坏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市民幸福指数,也是城市管理部门努力的重点。
2024年,济南开始“试点”背街小巷集中整治,从环境卫生、沿街立面、停车管理、城市照明等居民身边“脏乱差”小事抓起,精心雕琢区域环境,市中区北二巷、槐荫区北小辛庄东街等一大批道路随之变身“明星路”。
环境提升永无止境,在3月14日召开的济南城管系统城管局长“双月”例会上,市城管局公布了2025—2027年工作任务:三年时间完成693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提升治理任务,同步分类治理584条背街小巷,打造历下区西更道、市中区玉函路41号街巷、槐荫区南辛庄中街北巷、天桥区铜元局后街、历城区实验小学路、高新区辰嘉路等6条精品街巷……
细化提升行动按月推进,采取分类治理方式:对基础较差、2025年计划整治的109条背街小巷,按照“达标类”标准进行治理;对基础较差、2026年计划整治的94条背街小巷,重点对动态问题进行治理;对490条基础较好的背街小巷,按照“精细类”标准进行治理。
确保整治实效,市城管委办公室将每月按比例巡查检查,每季度全覆盖,发现问题将反馈给相关区县(功能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当季对区县(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倾力洁城
确保垃圾死角清零
在城市的脉络深处,隐匿着一些与城市整洁面貌不相协调的角落,就像顽固的污点,悄然侵蚀着公共空间的美观与舒适度,且由于位置隐蔽经常被遗忘。
根据济南市城管局刚刚公布的垃圾死角“清零行动”工作方案,济南城管将利用两月时间,对全市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工地、市场、村庄周边及空闲场地等区域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打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生态宜人的城乡环境。
清理活动从3月7日持续至4月30日,分为摸排建档阶段、问题整改阶段、督导检查阶段、总结提升阶段,各区县(功能区)城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检查、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协调、市智慧城管服务中心负责日常巡查和督促整改。
清理出的垃圾该去往哪里?分类处理!根据工作方案,排查出的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将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查出的建筑垃圾乱堆放的,将进行及时清理;对体量较大暂时无法清理的,落实责任主体,制定整治措施和工作计划,按时整改销号,并对违法违规堆放行为进行查处。
挂图作战
点亮城市的“眼睛”
灯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亮起,勾勒着城市轮廓,也照亮了市民回家的路,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让城市的“眼睛”更亮更美,彻底解决“有灯不亮”问题。在3月份召开的城市道路“有灯不亮”问题工作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全市路灯管理部门要强化在建工程监督,确保新装路灯100%亮灯,并以“一以贯之”的决心巩固成果,从源头杜绝问题再生。
对于已建成未移交或已移交未通电的路灯,责任单位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6月底前必须完成亮灯工作并备案移交。
同时加大对已装路灯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虚假亮灯”“分段亮灯”情况,对反复出现“亮而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照明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暖心工程”,将通过“城管进社区”“圆桌会议”等渠道加强与市民沟通,提升群众满意度。
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执法监管
全部有了新举措
背街小巷整治、清除垃圾死角、路灯安装维护,听起来都是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小事,但却是市民重点关注的关键大事。
仔细观察此次提出的三项工作,有目标、有节点、有细则、有监督,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实效格外值得期待。
此外,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强化建筑垃圾执法监管、城市精细化管理日常监测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攻坚抓好70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农贸市场、商超等区域厨余垃圾全部收集,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一案三查严查偷倒渣土违法行为等新举措的提出,为下一步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只剩拼搏,济南内涵、颜值双提升,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