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求,通过推出“一二三四”党建思路,突出“一个”引领、实施“两大”工程、坚持“三向”发力、落实“四项”举措,全面夯实公立医院党建基础,开创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突出“一个”引领,思想领航,把牢党建“新方向”。即思想建设为引领,将思想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一号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为牵引,强化书记责任、实施书记领航、落实书记保障三方面措施,全面压实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工作职责,走上台前抓思想政治教育;推出以上率下学、扩大对象学、专题辅导学、原文原著学、交流研讨学、现场实践学“六学联动”,让全体党员在理论上“充电”、能力上“提升”、工作上“鼓劲”,夯实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每月各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集中学习6次以上,学习研讨4次以上,个人自学15次以上,有效保障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实施“两大”工程,人才赋能,释放党建“新活力”。深入推进人才兴党战略,大力实施“双培养、人才树”“两大”工程,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公立医院党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一方面,实施“双培养”工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组织制定《公立医院党员人才“双培养”工作方案》等文件,着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科研、管理骨干,并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锻炼,累计确定业务骨干积极分子98名、党员14名,培养党员业务骨干30余名,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实施“人才树”工程。组织建立“普通党员为树根、技术骨干为树干、学科带头人为树冠”三级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培养对象、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要求,实施达标晋级管理,实现医学党建人才系统化、明晰化培养,构建人才队伍全链条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建立以来,已将300余名党员、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纳入,厚实了医院发展根基。
坚持“三向”发力,制度激励,营造党建“新氛围”。从健全考核制度、运用考核结果、选树先进典型“三个方向”发力,全力推进组织振兴,激发医院党建内生动力。一是在健全考核制度上发力,强化“风向标”作用。健全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推出“一体化”综合考核模式,既考学习教育、党内生活、遵章守纪等党建情况,也考围绕党建中心工作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医疗事业发展等工作情况,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以考促建,倒逼公立医院党建任务落地见效。同时,采取定期定时、四不两直、通知督导等方式,对公立医院三会一课、党员发展、主题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于发现问题当面反馈、立即整改,确保党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二是在运用考核结果上发力,发挥“助推器”作用。坚决杜绝“只考不用”“一考了之”,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助推器”作用,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党建工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党建工作推进有力、成绩显著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对党建工作开展不力的,视情况采取调离岗位、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使公立医院党员更加有为、党组织更加有力、党建工作更加有效、业务发展更加高质。三是在选树先进典型上发力,突出“导航仪”作用。积极挖掘选树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每年定期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活动,并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累计培育评选公立医院优秀党支部3个、先进个人120余人。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会、网络宣传等方式,教育引导公立医院系统党员和先进比、向典型学,有效激发各公立医院抓党建工作热情。
落实“四项”举措,固本强基,建好党建“新阵地”。以“强基、固本、培优、提质”为抓手,扎实推进公立医院党建提质,助力医疗服务水平增效。一是“强基”,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加大公立医院党建阵地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设公立医院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党建品牌图版,营造浓郁党建文化氛围,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同时,将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公立医院年度经费预算,为支部建设及活动开展提供经费支持,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二是“固本”,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支部应建尽建、建在科室”的原则,全力发展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累计发展科室党支部11个,有力推进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大力实施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工作机制,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由业务骨干担任的比例达100%,不断凝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动力。三是“培优”,强化党建品牌建设。创新开展公立医院党建联盟建设,大力构建“一支部一品牌,一领域多特色”党建格局,要求医院各支部依托自身特色资源,结合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把培育创新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为公立医院量身定制“锋领医行”“医路先锋”“红色先锋人民卫士”等党建品牌10余个,虎林市人民医院荣获鸡西市市级公立医院优秀党建品牌第五名。四是“提质”,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党员+服务”工作模式,把党员派到最艰苦、最需要、最适合的岗位,主动亮岗位、亮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骨干医生+患者”的包保模式,患者出院后1周内完成健康随访服务,了解疾病恢复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