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暖桑榆 银发生辉谱新篇——陕西省咸阳市开展“银龄行动”助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24日 20:53:24 中国城市网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一核心目标,紧扣“两个着力”要求,以保障老年人生活、发挥老年人作用、维护老年人权益为出发点,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创新实施“银龄行动六个一工程”,倾力打造“三秦银龄行动”特色品牌,为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咸阳路径”。

深耕细作阵地,播种希望“接地气”

创新实施“银龄行动六个一工程”,全方位搭建活动阵地与志愿服务平台,构建起“1+6+N”银龄服务矩阵,即1个市级枢纽中心、6大特色阵地与N个基层服务点,形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为老年人绘就“老有所为”最美篇章创造良好条件。创建银龄基地,广泛吸纳党建、科技发展、基层治理、环境保护、文化艺术传承五大领域的老专家、老干部等老年人才,实施“人才孵化”工程,深度挖掘老年人才潜力。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交流活动,让老年人才的经验与智慧得以传承和发挥。设立银龄工作室,鼓励非遗传承人、咸阳好人等有特长的老年人展示技艺,实施“精彩人生”工程。打造银龄驿站,提供多样化服务项目,实施“阳光助老”工程。驿站内设有绿色通道、休息区、阅览区、医护区等,为老年人提供便捿化一站式贴心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建设银龄书屋,为老年人打造科技便捷的阅读环境,实施“乐龄书会”工程。书屋配备了大量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杂志,还设置了电子阅读区,方便老年人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通银龄热线,提供亲情热线、线上心理咨询等服务,实施“暖心帮扶”工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给予老年人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打造银龄集市,为老年人提供老年消费产品服务体验,实施“智慧养老”工程。集市上展示老年人艺术作品,销售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如智能健康设备、老年生活用品等,帮助老年人了解和适应现代科技产品。

7B5A2A86-BC37-41E5-9E65-A0745A5C2156.jpeg银龄大集。

塑造精英团队,树立标杆“有高度”

老年志愿者是新时代“银龄行动”的主力军。咸阳市各级老龄工作部门积极组织、引导志愿者组建专业化“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构建“6+X”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六送”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包括送政策上门、送关怀到户、送文化惠民、送科技进村、送健康入户、送知识到家。组建“银龄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老龄工作政策,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志愿者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将政策传递给每一位老年人,确保政策深入人心。成立“法援银龄”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教育、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志愿者们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法律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感受到法律的关怀。打造“文艺体育”志愿服务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从文艺演出到体育比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惠民,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组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宣传、科技咨询和智慧助老等活动。志愿者们深入农村,为老年人讲解科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将科技知识和便利送到农村,助力乡村科技发展。成立“健康保障”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志愿者们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守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送健康到家。打造“银龄教育”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提供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等志愿服务。老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知识,为青少年讲述历史故事,传承传统文化,发挥老年人在教育下一代方面的独特作用,传递知识与智慧。

9598A45B-E2E0-4AD6-9C92-AB560FECE122.png银龄基地。

创新方式方法,人文关怀“暖人心”

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探索形成一批有温度、可持续的服务模式,让银龄志愿服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兴趣导向”精准招募,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聚焦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建立“银龄需求-志愿供给”双向匹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走访等方式采集老年人兴趣标签,组建“特长适配型”志愿服务队,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志愿服务更贴合老年人的意愿。“痛点攻坚”靶向施策,破解居家养老现实难题。围绕老年人生活中的“急难愁盼”,聚焦医疗照护、心理陪伴、适老化改造等突出问题,策划服务项目,精准对接需求。例如,永康医院作为陕西省医养结合示范典型机构,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开设“银发病房”专区和 “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时间银行”长效运行,构建互助养老生态圈。鼓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时间存储起来,以便自己日后享受同等时长的服务,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咸阳市不老帮智慧养老有限公司作为“时间银行”试点单位,创新“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机制,让院内低龄健康老人通过志愿服务换取积分,用于兑换未来养老院服务费折扣或专属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社会养老负担,还增强了老年人之间的互助与交流。

AC1B3DEE-C614-4497-BB23-A6D4A02DE1D2.jpeg银龄驿站。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咸阳市“银龄行动”的成功实践,得益于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服务体系的精准构建和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

基地赋能“慧老”,释放老年人口红利

通过银龄基地的孵化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老年学员能够学习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活了老年群体二次就业创业的潜能,实现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的发展。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积极号召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余热;中国机床领域科学家王俊岭退休后凭借深厚专业积累,成功研发“行星渐开线多级齿轮传动”技术并推动其产业化,以技术创新实现再就业;退役军人田明星在老年大学完成艺术学习后,带领艺术团编排节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次斩获全国比赛奖项;原市老年大学学员李伟更以先行者之姿,在学习过程中敏锐捕捉老年教育市场需求,先后创办三所老年大学分校,将最初仅有 5 个班级、100 余名学员的小型办学点,发展成为涵盖 28 个专业班级、近1000 名学员的综合性老年教育机构。83岁退休教师赵铭九以“银龄爱心书屋”为阵地,开展158场党史宣讲,帮扶120名困境学子,筹集12.7万元助学金资助15名大学生,树立公益服务标杆。

银龄工坊“匠老”,激发传统文化活力

银龄工作室精准对接银发群体智慧与社会需求,为老年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传承为使命、以匠心为坚守,在文化传播与服务社会中诠释“老有所为”的时代内涵。泾阳县新兴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小玲,深耕传统工艺领域,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乡土文化建设。泾阳县恒昌堂茯茶工作室的银发匠人们传承改良茯茶制作技艺,举办培训班并参与展会推广。从手工艺品、非遗技艺到特色茶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立体堆贴画艺术家陈辉退休后创办银龄工作室,义务传授非遗技艺,让古老的堆贴画技艺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029艺术区景行园艺术馆景男银龄工作室,老匠人们以“弘扬赏石非遗,宣传赏石文化,推动赏石文化产业”为己任,让古老而新颖的赏石艺术走入千家万户。

精神滋养“悦老”,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各类文化艺术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老年人精神世界的 “能量站”。咸阳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精心编排的《在新时代春天集结》荣获市级宣讲比赛二等奖;2024年,其凭借《我的祖国》《时装宝贝》两个精品节目,一举斩获全国中老年文化艺术大赛双金奖,并揽获最佳编导奖,实力备受认可。此外,泾阳县老年文艺团、渭城区老年合唱团等老年艺术团体多次走进社区、企业等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活动,以艺术为载体生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与惠民政策,让文化之花绽放在更多角落。

1FA22B35-E890-45E4-A55E-0556B0B8D8FB.jpeg泾阳县银龄志愿者服务队。

社会助力“暖老”,构建老年友好社会

在推进“银龄行动”的过程中,咸阳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多管齐下,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友好社会环境。在城市规划、公共交通、文化娱乐、医疗等多个领域融入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增加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在乘车、景点提供优惠政策,方便老年人出行。

BB9A8A43-43CA-42B4-ABF5-9331704980BD.jpeg银龄驿站。

学术赋能“智老”,提升老龄研究水平

当前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老龄工作诸多问题亟待从学术理论层面破解。咸阳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围绕老龄重点工作,如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等设立重点课题,深入剖析老年医学发展现状、问题以及银发经济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全市共撰写学术论文20篇。其中,1篇获全省学术论文二等奖,4篇获优秀奖,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获评“2024年度优秀论文组织奖”。(李文化徐晓玲陈瑶)


责任编辑:尚瑞琳

老年人生活用品老年产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