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业发展的宏大版图中,钛产业凭借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的独特特性,成为推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这个四月,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钛博会盛事,吸引着众多行业佼佼者携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亮相宝鸡,在“中国钛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的镁光灯下,我们不仅见证参展企业以创新硬核构筑的“钛度空间”,更从中得以窥见中国钛产业从“制造”到“智造”跃迁的发展轨迹。
“钛”度升级:宝鸡钛博会释放强烈信号
宝鸡是中国钛产业发展的摇篮,在钛加工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以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千亿元级钛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钛及钛合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聚集度高、影响力大。
作为从首届钛博会一路走来的亲历者,陕西钛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文生,见证了钛博会对宝鸡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对本届钛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第六届钛博会声势浩大,参展商户数量创历史新高,展会组织也堪称完美,对中国乃至全球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
在王文生看来,展会上众多新技术、新产业、新装备纷纷亮相,从智能化生产设备到前沿钛合金材料的技术突破,到推动钛行业新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突破,生动展现了宝鸡钛行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之态势,同时也释放出本届钛博会开放、多元、包容的强烈信号。
“这些成果将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钛产业朝着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方向迈进。”王文生如是说道。
“钛”势喜人:从百万元到亿元跨越
展区开放不到两小时,作为连续三届钛博会的“常客”,一号馆A15展区的宝鸡聚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便陆续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整个钛行业的企业都聚集在这里,钛博会是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共进的平台。”宝鸡聚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双凯直言,“今年的钛博会,人流量激增,国际面孔越来越多,钛产业的全球化已成趋势。”
据了解,聚鑫源深耕稀有金属加工,专注于特殊牌号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镍等稀有金属的管、棒、板、丝、锻件及各种化工耐腐设备的加工、开发、销售与进出口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船舶、医药等领域。
从刚起步年产值仅100万元,到去年突破1.6亿元,再到今年剑指目标2亿元。宝鸡聚鑫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飞跃式增长,源于始终坚持以特殊牌号的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为主打产品,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更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60余台精密加工检测设备,年产能超1600吨,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全流程自主可控,确保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极致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聚鑫源正积极布局,投资1.5亿元建设新厂,引入6300T、2500T快锻压机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投产后锻造年产量跃升至万吨。“我们的初心从未改变——既要为国防事业铸就‘钛甲’,也要让中国钛材走向世界。”蔡双凯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点“钛”成金:上游“小巨人”构建供应链源头优势
作为钛行业上游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宝鸡市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所在的B719展厅,有不少客商慕名前来洽谈合作。
据该公司总经理李嘉诚介绍,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深耕钛用中间金领域近20年,产品作为钛熔炼过程中添加稀有元素的关键材料,被行业内称为“工业味精”与“点金石”。截至目前,公司已研发中间合金产品近50种,年产值达3亿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我们处于钛产业供应链的源头,为下游企业提供合格母材,助力其通过熔炼、锻造、轧制等工艺生产出各类成品。”李嘉诚强调,上游定位以及特色产品、供应链使公司在钛产业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此次参展,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有着明确的目标。李嘉诚表示:“希望借助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嘉诚合金,也希望大家深入认识钛产业链从下游到上游的发展脉络,加深对钛产品的理解。”
谈及本届钛博会的亮点,李嘉诚认为“多元性”最为突出。来自五湖四海的展商与国际友人汇聚一堂,带来丰富多样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行业合作创造了无限可能。未来,嘉诚稀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将继续坚守上游阵地,与行业同仁携手,推动钛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钛产品走进更多领域,服务更多需求。
依托“中国钛谷”的集群优势,宝鸡钛产业正以“1151”战略绘就发展蓝图。从“单点开花”迈向“生态共荣”,钛博会不仅见证了企业的成长,更推动钛产业形成全球资源联动、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格局。正如王文生所言:“钛产业是朝阳产业,竞争虽烈,但合作共赢才是发展主旋律。”
显然,这场盛会正以宝鸡为支点,撬动整个钛产业的无限可能性。(程溪 张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