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豫北古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灯火如昼。千年明福寺塔如墨玉簪般斜插夜空,塔影在青石板路上摇曳成诗,与街巷间跳脱的霓虹光带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数字赋能”夜间经济的立体画卷。
“明福塔下车马喧,千年商脉续新篇。”这座中原文化重镇,正借着“科技+文化”的双桨,驶入夜间经济与数字转型的深蓝海。当传统小店卸下“日落闭户”的旧裳,披上智慧终端的新袍,它们便化作散布古城的“星火终端”,既照亮了百姓的夜归路,更成为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的璀璨窗口。
24小时点亮“生命之光”
凌晨两点的县医院前街,月光被浓密的树叶剪碎成银斑。阳阳超市的LED店招却如不落星辰,在灰扑扑的楼群间洇开一圈暖黄光晕。作为滑县首家加盟现代零售终端的便利店,店主胡民超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用“全天候服务”诠释着零售业者的责任与担当。
“您好,欢迎光临!”一段提示音打破了夜的寂静。值夜班的护士小李匆匆走进店内说:“老板,来桶泡面,再加根火腿肠。”这样的场景在阳阳超市每晚都在上演。这家60平方米的小店承载着太多特殊时刻的需求:深夜寻医家属的临时补给,医护人员加班后的能量补充,急诊患者急需的生活用品......在烟草公司的专项规划中,精准定位医疗区夜间需求,成为承载特殊时刻需求的“生命补给站”。
安阳市烟草公司滑县分公司客户经理常国娜回忆初次走访时的情形:“当时的阳阳超市虽然位置绝佳,但商品陈列杂乱,夜间照明不足,潜力远未发挥。”在专项帮扶下,店铺完成了三大改造:引入专业背柜系统优化空间利用,“手把手”培训“云POS”智能收银系统,特别配置了医疗应急柜,备齐口罩、消毒用品等医护常需物品。
最让胡民超自豪的“暖心服务区”,正是安阳市烟草公司滑县分公司“终端+民生”服务理念的具象化——24小时热水供应、免费手机充电、应急药箱。“有天凌晨四点,一位大爷来买感冒药,说跑了好几家都关门。直到我把药递到他手上,他握着我的手连说谢谢。”胡民超感慨,“现在月营业额涨了40%,可我最看重的,是深夜暖心服务换来的笑脸。”
夜间照亮“车轮上的家”
深夜十一点的枣村乡禹村路口,连片树林湮没了最后一丝灯火,唯有“笑笑烟酒副食店”的霓虹招牌像灯塔般穿透黑暗。对于常年奔波的货车司机来说,客户经理周瑞军与店主冯晓辰携手打造的这座“车轮驿站”,正用数字化革新重塑着传统乡村商店的模样。
“嘀——”电子感应门铃响起。带着晋中口音的司机王师傅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门说:“冯姐,自热米饭要微辣的,再捎两罐冰红牛。”这样的场景,在这个乡村小店已成常态。
作为北环干道的“咽喉”,禹村路口全天车流不断。冯晓辰敏锐捕捉到“夜间经济+道路经济”的叠加效应,在周瑞军指导下开启双重变革:不仅为其安装“云POS”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扫码销售,更协助规划“司机之家”功能区——橘色壁灯下的修车工具箱、24小时运转的微波炉,每个细节都融入零售终端的服务基因。
“凌晨两点最热闹。三十吨的卡车停满路口,驾驶室下来的全是疲惫的脸,泡面、香烟、矿泉水是‘老三样’。”冯晓辰特意添置了微波炉和保温柜,“有人揣着家里带的冷馒头,咱给热热;下雨天进来躲雨的,送杯热水。”数字化提升了效率,但烟草公司倡导的“终端有温度”服务理念,才是留住南来北往司机的核心密码。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是每月业绩增长,更有沉甸甸的温情记忆。上月,值班店员通过监控发现店门口有辆抛锚货车,主动提供应急电源和热水。“那位东北师傅返程时专门捎来点松子,说我们这的灯光比高速服务区还暖。”冯晓辰兴奋地说道。
如今,冯晓辰还学会了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夜宵套餐”促销。“数字化转型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是让服务更懂人心。”她擦擦柜台上的“24小时服务”灯牌笑道,“只要还有一辆车跑夜路,我这盏灯就一直亮着。”
夜幕下的滑县,阳阳超市的灯光温暖着夜归人,笑笑烟酒副食店的货架装满乡愁。这些散布古城的“数字星火”,正以科技为燃料,以温情为灯芯,汇聚成照亮县域经济前路的璀璨星河。他们是夜归人的坐标,更是传统商业与数字文明碰撞出的温暖注脚——当夜幕垂下,总有一盏灯还在亮着,那是科技的温度,更是一座古城的心跳。(晁宇恒)